本学期第四周周一正式进入到第二单元的学习,《教师用书》上面给出的这个单元的教学目标如下所示: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不容易建立表象。虽然在三年级下册,已经有了面积以及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等的认识基础,但今天在复习回顾的环节,多数同学显得有些茫然。只有部分同学能够在头脑中快速调动原有的知识经验,作出回应。
从第一课时的学习效果来看,学生对教材上“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这种描述感触不深,难以建立表象。因此,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成为一条基本途径。只可惜,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只组织了一类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
在教学时,呈现了国家体育场“鸟巢”,并告知学生其占地面积约为20公顷。同时在全班询问,有没有同学曾经参观过北京“鸟巢”?相机采访他们的感受。随后,出示了“400米跑道”的图片,给出“400米跑道围起来的部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描述,全班同学闭上双眼,想象自己正在操场上奔跑的场景,帮助学生建构起“1公顷”土地面积单位的表象。
其实,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单位“1公顷”“1平方千米”,可以结合学习过程,组织学生在操场上测量出一个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00平方米),那么100块这么大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