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读了曹政的《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今天,就他的第一章《旁观他人审视自我》,写一篇读书笔记,盘点这位职场牛人及创业达人的职场思想。
如果你想从事互联网运营和产品,试着运营一个微博和微信公众号,或者去申请成为百度吧主,运营一个百度贴吧,或者你能在知乎上成为一个有表现力的活跃用户。这些对求职都会有帮助。
找一些与兴趣相关行业的实习,如果能跟一些业内大牛实习,你的提升空间会更大。
于我自身而言,我自己运营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双胞胎一家人”。虽然运营的不算出色,但基本上了解了公众号的玩法。
并且我也积极接触了几位比较牛的公众号创始人,跟着他们学习,也帮助他们做一些事情,得到了一定的认可。
在合法的前提下,力所能及的尝试去做一些不同的事情,并尽量做好。比如组织一个主题社团,组织一些主题活动,如义卖,慈善募捐等,做一些校园的小生意,接一些兼职的有挑战性的工作。不一定为了赚钱,同样是为了锻炼自己去适应社会、理解社会,以及锻炼沟通和面对问题的能力。
我现在在致力于帮助某拥有十万余粉丝的公众号做微信社群管理,没有薪酬。但是我提出的很多建议,创始人都接受了,并且她已经同意,如果我做得好的话,以后可以付费给我兼职来做,我觉得这是对我的逐渐认可。
对我自身而言,帮助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
就拿今天来说吧,早晨将近九点的时候,她在群里分享了一篇文章,并向大家征求团购意见。几个群内都没有什么反应,只有公众号后台收到几条留言。
我做了一个投票,发送给她,告诉她使用投票可以更直观的看到大家的反馈,建议她将投票发在群里,并@所有人投票。(最后效果:好的方面是,可以从投票的人群中看到各选项比例,了解到需要洗澡玩具的人居多等信息;不好的地方在于参与投票的人还是很少,只有100位+,而8个群加在一起人数有1000+)
还有昨天,我建议她做一个团购清单,梳理以往的团购活动情况,内容、销量都记录在案。并且也做个未来一个月的团购清单,让大家提前知道团购信息,这样大家也许会考虑等待团购,而不是碰巧刚买完就看到了团购。下面附上后来我们的来往对话。
最后,她对我的提议予以肯定。
再说一个,在一个月前(5.9),那时候我刚刚勾搭上这位创始人,写了一篇关于我看到的社群管理问题及解决方案。
我认为之后他们的社群还可以分成职场妈妈群和全职妈妈群,以区分是否工作时间内禁言。
另外如何处理突发事件,如何对粉丝提问快速应答,如果盘活粉丝创造团购产品销量提升,都是可以慢慢一步步解决好的问题。我相信,慢慢社群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老实说,社群管理是一个新生事物,现在还没有对应的社群管理知识体系,所以大家都很摸索中前行。既然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做起来就不能畏手畏脚。
所有已有的经验都是有价值的,但是不代表说你不可以换别的试试,没有经验有时候也是一种优势,因为思维束缚也会少,在一些新兴或者跨界的领域,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比经验更重要。
这句话也特别适合在面试的时候,如果面试官要求你有相关经验的时候说出来。
任何时候都不要让自己停步,必须保持学习,保持饥渴,保持对新领域的好奇和敏感。没有好奇心,没有敏感度,就没有未来。
所以,在互联网这个新领域,我们要持续地保持好奇和敏感,主动的推动自己前行。
作者还在书中谈到,年轻人最容易犯的两个错误。
第一是被各种厚黑学和无脑电视剧洗脑,觉得企业都是要讲关系,讲背景,要谨小慎微……第二是被各种高大上的企业媒体宣传蒙蔽了。什么弹性工作、自主时间、各种丰厚福利和成长机会,然后没干几天就觉得怎么和宣传的不一样呢,这公司大骗子啊!不要说国内的巨头了,问问google员工是不是真跟宣传的一样那么自由那样为所欲为?公司请你是去干活给人家赚钱的,不是开游乐场让你去开心的,福利好也是有代价的,你要用能力和工作价值去换的。
关于第一点,我的感触是,既不能不讲关系,也不能完全靠关系。在职场上,智商和情商都很重要。
关于第二点,有一位职业生涯规划师,曾经问过我,你最想从职场中得到什么?从13种价值追求中选出3个。选好后,记住这就是你最看重的,找工作的时候,要重点找最匹配你的这几项价值追求的,其他的可以暂时不考虑。我在做那场咨询之前,最终的选择是“利他主义、声望地位、经济报酬”。做咨询的时候,她告诉我,其实我内心还很看重家庭与事业的平衡。所以我就明白了,我心中的好工作就是从这几方面出发。
还想提及一点,就是关于工作中得到的不公平待遇。不要玻璃心,不要情绪内耗。尝试沟通解决,或者自己心大一点,去做别的事情,无论是提升自己还是让自己开心起来,都可以。
切忌玻璃心。特别能抗骂抗造的,一般发展都不错。
最后,特别喜欢曹政的一句话,分享给所有处在纠结中的职场人,也是勉励我自己:
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遇到合适的时机,勇敢地清空自己,从零开始,任何时候都可能有巨大的机会等着你。
祝福自己,也祝福大家,都能成为职场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