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人生边上》是杨绛女士96岁高龄时所著。书已经出了很久,但下载后一直不忍开卷,或说,不敢。因为这种富含人生哲理的书读起来和那种穿越小说不一样,什么环境都可以。读的太草率了,总觉得对书和作者都是一种亵渎。当然,正襟危坐、净室焚香也不是俺的风格,而且也没那等条件来的。幸好,高科技年代,还有不少“第三条道路”可寻的。
比如说,有声书!在此第N次感谢万能的网络,居然下到了这本书的全本有声版,不是官方创作,纯是有热心读者自家录制的。而且巧合的是阅读者也是一位女性,声音软软的,暖暖的,配着杨女士细腻通达的文字,从女性角度出发的娓娓道来,更常令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虽然瑕不掩瑜的说阅读过程中有过不少地方读错,听的文字工作者每每职业病发作,尤其读到一些古文的时候能明显听出朗读者的古文功底不够,于是业余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的俺又忍不住或黑线,或擦汗。汗了又汗之余,努力提醒自己,人家这是当志愿者免费录制开放下载的,个中量必有不少辛苦,人家好不容易录了你来白听还要挑出许多毛病,嫌人家录的不好自己录去。话虽如此说,内心小我也偶尔提两句,当年咱用卡带机录音时有读错了的地方还倒回去重录呢,更别说现在录音条件这么好的年月了。(有关个人对于录制有声书的心得体会,请看前文:向雷锋同志致敬----听白云出岫读书有感:http://www.jianshu.com/writer#/notebooks/1270066/notes/1255679)
打住,打住,不说录音,说书。
这本书刚刚听完,新鲜热乎。点开这么一本巨著(好多个文件,个人还是习惯听随时来一集的《逻辑思维》),主因当然是因为现实中受了打击,才要在精神世界找齐,毕竟在时间面前一切问题都将不再是问题,更不要说听听一个睿智老人之语通常都能看开一些从前看不开的问题。
于是,在空气重度污染的周末,躲在斗室中点开文件边洗衣服边听书。于是,事实证明,将听书这事儿在洗衣、洗碗等大脑完全放空的劳作时间里进行,吸收量是最高的,甚至远高于专门坐下来捧读的状态。从上午到傍晚,三大盆衣服洗完,一本书的正文部分也堪堪听完,只余注释部分。
在此忍不住离题万里的说,时间真是最公平又最不公平的,个人一直惊诧于国人每年人均不足8本的阅读量,这其中使用最为广泛的原因就是“没时间”,大家没时间看书,不过通常有时间打牌、打游戏、打麻将、聚餐、喝酒、唱KTV来的,当然,各有各的玩儿法,各有各的爽法。
不过个人的切身经验是,读书这事儿么,各种零碎时间就足以达到每月至少十本的阅读量了好不好。亲身实践的比如个人纯用三上时间断断续续的看完了《锐圆解读资治通鉴》一书的电子版(纸质版全六册),看过那套书的铜子对这套书的厚度和字数应该懂的。所以很多事不要说没时间,只在于想不想办?
打住,打住,说书,说书!书的内容自然是极好的,和想像中一样,看过《我们仨》的读者想必对杨女士的文笔都有深刻印象。的确,在听书的过程中感觉和想像的一样,这是一本阅尽世情的老人花费心血所做的思想合集。作者将自身经历与所思所感夹叙夹议,慢慢讲来,不徐不疾,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