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读初二那一年的冬天过得很灰暗,南方接近春节的时候,气温总是接近零度的湿冷,既没有暖气每天又都在淅淅沥沥的下雨。
最难堪的是,学校安排我们几个重点班,在附近一栋破旧的房子里补习功课。所有的学生按成绩被分成两个班,一班是全校排名在前两百名,有望考取本市最好高中的学生,二班自然是成绩落后于两百名的学生。
我和班里的语文课代表玩的最要好,两个人都偏科语文。我记得好面子的我,憋着气在那个寒冷又潮湿的补习教室里,每一天都躲在教室最后一桌和课代表聊天,打闹。可以说老师补习的内容我们压根没学进去。
待到最后一天的模拟测试成绩发下来,老师念到我的名字,语文成绩全校第一,整体科目分数排名从全校两百名之后,直接进步到前五十名。
现在的我,离开校园早已5个年头了。有时候回过头去,总觉得年少时候如果多一些计划,那人生是不是就能更好一些呢?
例如上大学之前目光能看的远一些,选一个自己喜欢城市立志去那读大学,上大学的时候笃定自己要上中文系,工作的时候不苟且于稳定的工作。可是我没有,因为年少轻狂,任由命运和时间的推移,我没有任何人生的计划。
直到有一天,网上某个做游戏平台的姑娘找到我,她说她是网上看到我的文章觉得写的很不错,问我是不是中文系毕业的,想请我帮他们的游戏写宣传稿。也有一些图书公司的小编找我,都有问我是不是从事文学方面工作的。我礼貌的笑笑,我说不是呢。
当我还在遗憾和伤神年少的梦想,没有给它做一个计划。不知不觉,我却又慢慢走在这条路上了。
二
这一阵子都苦于没有素材可写,于是在手机上囤了几十本书。恰巧在网上认识一个专栏作家,有天跟她聊天,想问问她都在看什么书?
她说我看书很杂,天南海北的书都看。看纸质的国外国内的名著,看网上下载下来的电子小说。我说那你每天生活学习都很有规律吗?她噗嗤一笑,说我休息的时候都是睡到中午才起床吃饭,如果爸妈不在家,吃完饭我又宅在自己的房间。
我很想告诉她,我现在的生活都特别有规律。每天七点不到就早早的起床去跑步,回家就鼓捣各种事,每天计划各种事,周末会把下周的事连带计划了,每年还会提前计划这一整年要考多少证书,要攒够多少钱。甚至关于读书这件事,也是每天计划每天读多少页。
但是她好像明白我的意思,她说她读书本来就是自己喜欢的事,根本无须强迫自己每天看多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班,其它时间大部分都是会选择看书。她说她正是喜欢看书,才慢慢的开始给平台写稿,然后写专栏出书。
对于她的回答我陷入了沉思。我想到这两年在某论坛,也做了一个类似鼓励大家读书学习的小组长,我会每隔一两个月给大家分享一些书籍和电影,可是我读的多是可以一两天就读完的畅销书,甚至有些书没有耐心去读直接去看别人分享的读书笔记就草草了事了。
很多人应该都像我一样,从小都有一个文学梦。看过一本写作书里说,“作家最需要的是前人的作品,我们是站在前人的肩膀进入这个世界的。我们通过阅读他人,通过理解我们共同的深层联系来学习”。而很多人不是读书太少却自以为读了不少书,要不然就是自以为怀才不遇,一旦遇到长期的瓶颈期和低迷期,就轻易放弃某种类似梦想的东西。
我们计划了很多,今天为梦想的努力,换来明天的皇冠和荣耀。可是我们忘却了,明天是一个最虚幻的词。如若不是真心喜欢一件事,我们怎能甘心在黑夜里不断摸索,和承受只有自己懂得孤独和成长呢。
三
我有一个堪称学霸的同学,她在大学期间就很注重内外兼修。毕业的时候还做了一个五年计划,五年之内要买一栋别墅,要考取一级建筑师和注册会计师。这在我所在的小城市,换做别人大家估计就听听,而她却用惊人的毅力做到了。
特别是她考一级建筑师的时候,还是在女人最艰难的怀胎十月的时候拿下的。她每天在墙上给自己贴上每日的日程安排,每天雷打不动的保证4小时的学习时间,后期记忆力不好的时候就吃核桃。最后天道酬勤,她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然而,有一天我在下班的路上接到了她的电话。她向我诉苦,说自己心情很不好。我问她为什么呢?她说,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压力很大。既长得不好看,学习进度又很慢,想做的事很多力不从心。我说天啊,你这种女神级别的人物,向我诉苦自己一无是处。那我等屌丝岂不被埋了算了。我安慰了她几句,她的心情也好了些许。
她跟我说,等这两年拿下了各种证书,涨了工资,孩子稍微大一些生活就会更好了。我想,大概不是这样的吧。忙完这些,你一定还有很多需要忙活的,你一直在追求一个事情的结果,而不是它的过程本身。人生的很多结果,只能占据整个事件很小的一部分,而那些付出我们心血和没日没夜的过程,才能真正被成为生活。
李松蔚老师在一篇文章里,说过类似的一句话:“人生本来就是一个你不知道下一秒你会遇到什么的一个状态,你非要把它纳入到一个计划表里,其实你已经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工具,而不是一个。没有为过程而活,只为了将来有一天可以有钱,有时间,有妹子,这种活法是非常糟糕的。”
四
经常看电视,都能看到类似那样的公益广告。广告里的小孩子在父母的照顾之下,慢慢的成长。读书上大学,工作结婚,生娃奔波。最后一幕是,老去的父母抱着年幼的孙女。孙女会奶声奶气的说,奶奶,我长大了一定孝顺你;经常看各种各样的畅销时间管理类书,总能在前言里读到相似的话,现代人的时间不够,现代人有各种焦虑,可是学了太多管理法,我们却不一定能够选择,我们照样焦虑。
计划人生不是不好,可是计划的人生很容易让我们陷入一种完美主义情节。我们想要在多少年后年薪多少万,多少年后买房再换更大的房子,多少年后成为某个领域的精英。这种完美主义,加上现代人的焦虑而容易迷失的“时代病”,让我们很容易忘却我们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失去耐心,甚至如同一台机器。
当你做一件事情想要求快的时候,就代表你对这件事已经失去了兴趣,想要快点结束它。而如果我们每天都在做事,如果我们抓住各种可能性往各方向去试探的话,在一直慢慢地积累,那么结果就不会太差。
我想了想,非计划人生,未尝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