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浙江省气象台官宣出梅。整整一个月,梅雨季终于画上了句号。乘着好天气,我帮好友整理她的书柜。我们把整整两个大书柜的书一一擦拭后,分批搬到阳台上晒晒太阳。我发现她有好多本未拆封的书,她说自己看别人买了,深怕自己落伍也就跟着买了。我笑她是在信息爆炸时代得了知识焦虑症。
事实上,知识焦虑的人不在少数,我曾经也是其中的一个。当时的我几乎每看一篇微信公号文就会收藏,我的印象笔记收集箱里存着好几百篇文章未整理。
处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信息众多繁杂,当数不清的信息迎面扑来,而我们所能获取的信息量却如此有限时,那种恐慌和焦虑的阴影便会笼罩着我们。有时候你会一本书才读一半,就放下来拿起另外一本;有时候你会盲目跟着别人进行多少天读多少本书的活动;甚至你都没有耐心用手机刷完一篇公众号的文章便匆匆关掉看下一篇的文章……
我们似乎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着前行,生怕被时代的洪流所吞没,我们加快了阅读的速度和数量,却不曾停下脚步思考。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就像上图中的这个挖井人,浅尝辄止,并未从阅读中获取真正的清流。那么,身处信息爆炸时代的我们究竟该如何读书呢?
斋藤孝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斋藤孝,是一位畅销书作家,也是日本明治大学的文学部教授,他主要专攻教育学、身体论、沟通论、阅读学。他是日本的活跃作家,写了很多在日本又叫好又叫座的书籍,比如,《学会学习》、《规划力》、《以三色原子笔读日语》、《阅读的力量》等。
《深阅读》这本书不单是讲读书技巧,对于阅读这件事情还进行了足够深入的思考,主要从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么读书这三个方面为大家提供阅读的指导,让大家通过读书,掌握“深潜力”,在这个快节奏时代,深化思想、升华精神,保证阅读质量。
一、读书是你人生的正确书写方式
作者斋藤孝把读书的意义大体分为三种: 一是以获得信息为目的的读书;二是为了愉快而有意义地度过独处的时间,因而促使大脑充分发挥想象力的读书;三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精神而读书。
第一种读书意义以获得信息为目的,这是为了实际的用途,读书不能太清高,还是要带有一定的功利性的;而第二、三种则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这是更深程度的目的。
对于读书意义,各家有各家的说法。但是不管哪一种,都是为了让我们知道读书对于我们是有好处的。
齐藤孝在书中提到了读书的两大好处:
1.不只是单纯的娱乐,还能让我们得到独处的时间,使精神恢复平衡。
香港著名传媒人梁文道说过:一个人在家不叫“独处”,“独处”应该是抛开一切外界干扰的自我对话,而读书是“独处”的最好方式。齐藤孝在书中说,独处是我们挣脱情绪牢笼、冷静且客观地重新省视自身的好机会。我们一个人静下来读书,不受任何人的打扰,感受着阅读带来的心流、精神的宁静。
2.能帮助我们磨炼不可缺少的决断力和判断力。
我们的一生就是由无数的大大小小的选择组成的,而在做选择时,我们常常犹豫不决,不能判断哪个选择对于我们更适合,也没有魄力做出决断。
面对判断失误或是久久不能决断,我们都要付出或大或小的代价。而往往具有优秀决断力和判断力的人相比较其他人更容易获得成功。这两点原因也使得我们不得不想方设法去磨练自己的决断力和判断力,而读书是最有效的方式。
二、信息爆炸时代,挑选好书,沉淀自己
一本好书,能拓宽我们的眼界,让我们学会多维度去审视、考量和理解知识。茫茫书海,好书就像夜空中明亮的星星,照亮我们前行,为我们打开未知的领域。
选书是一门技术活儿,在这信息爆炸时代,我们一辈子都读不完一年出版的图书,因此,在有限的时间里去挑选好书是对我们有限精力的节约。
齐藤孝在《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中就提到,如果花大量的时间阅读平庸的作品,就是精力的严重浪费,所以应该选择文化修养更深厚的书。对于选书,斋藤孝提出可以通过参考报纸、书评和导师的意见选书,也可以在读完一本好书后,去寻找一本有关联的书,或者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做主题阅读。
我把斋藤孝在书中提到的选书方法结合自己的选书习惯,大致选书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
1.因人而异选书法
每个人在生活中面对的问题总是不一样的,所以有时候你自己要读什么书,不要去问别人,只有你自己才是最清楚的。你在生活中碰到什么问题就去选什么书。比如你觉得自己不会阅读,就去找教如何读书的书籍来;如果你觉得自己每一天的时间过得没有效率,那么你就找时间管理的书籍;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降伏家中的熊孩子,你可以看育儿类的书籍。
2.以点带面选书法
这个方法基于你已经在读一本好书,根据这一本好书,也就是这一个点,来寻找一本与之相关联的书。就比如《深阅读》就提到了很多书名,你可以找这本书里提到的书,或者是这本书里提到的作家,你也可以找到这些作家的著作。你还可以去找《深阅读》这本书的作者斋藤孝写的书,像《学会学习》、《规划力》等等。如果你对读书方法论的书感兴趣,还可以寻找和《深阅读》同类的书来进行主题阅读。
3.借力选书法
斋藤孝在书中提出可以通过参考报纸、书评和导师的意见选书。也就是依靠他人之力来为自己选书。我们可以根据在某一领域的权威的推荐来选书,也可以根据互联网上的一些书籍排行榜来选书。像你喜欢的作家或是阅读达人的推荐,都可以成为我们选书借力的方向。
三、修炼阅读“深潜力”,读书见真章
太多人无法取得成功都是因为无法坚持。想要修炼阅读”深潜力“就必须要有把书坚持读下去的信心,那么,要怎么才能做到呢?奥维德说:“没有什么比习惯的力量更强大。”养成了好的读书习惯,自然能够坚持下去获得深潜力。
斋藤孝在《深阅读》中提出了持续读书的五个习惯:自问自思、重视朗读、书脊可见、一天一本、输出内容。
a.自问自思
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读书要带着问题读书,要养成”自问自思“的习惯。斋藤孝认为,只要养成边提问边阅读的习惯,就能提高兴趣和关注的持久力,从而更容易吸收书中的内容。带着问题阅读是主动性的阅读,会让我们的注意力更加集中,阅读效率更好。
b.重视朗读
而对于发声阅读,我们是再熟悉不过的。小时候读书时,老师会要求我们大声朗读。老师反复强调读书要发出声音,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我们的语感。
斋藤孝非常重视朗读,他不仅在《深阅读》中提到要重视朗读,他在自己的阅读研究成果——《阅读的力量》这本书里也专门讲述了朗读的好处。他认为,朗读能够提高我们的注意力,也更容易激活我们的大脑。在他看来,朗读是一种训练,目的是让语言沁入身体。
我很赞同斋藤孝在书中提倡父母念书给孩子听。对于孩子而言,父母念书给自己听的时间是最幸福的;对于我们家长而言,为他们念书是我们能给予的高质量的陪伴。
c.书脊可见
不知道你们是否有这样的喜好,就是静静地坐着看书架上的一本本书。每一本书脊都朝着你,就好像它们在跟你打招呼,然后你便会像斋藤孝所说的那样,回忆起书中的内容、相关话题或是阅读时的自己。望着书脊的日常生活,也是一种品质的生活。因为能够看到,我们不会忘了读书,反而会更有读书的劲头。
d.一天一本
并不是读得快就好。而是要根据不同的书来改变阅读速度。读书要学会换挡,该快则快,该慢则慢。有些书,你一两个小时就读完了,而有些书可能要花上好几天。我们要学会根据目的和难易程度灵活应对。
在读书过程中,如果遇到比较难懂的部分,斋藤孝认为可以“跳读”,因为这部分跳过去了,并不影响我们理解书的整体。另外,我们先去读理解的部分,回头再看难懂的部分,也就大概知道讲什么了。
e.输出
读书是输入,有输入就一定要有输出,这样读书才能让书成为我们自己的血肉。怎么输出呢?
第一点:找别人说
我们从书中到底吸收了多少内容,其实是可以衡量的。这个标准便是你是否能把书的内容向别人说清楚。不能向别人顺利解说的话,就不能将这本书认定为"读过"。试想下,我们跟别人介绍一本书时说,这本书挺好看的。这是多少惨白无力的解说。换句话说,你能跟别人清楚地讲述一本书的内容,也说明你基本上已经读懂了这本书的精髓。
第二点:写出来
在微博、豆瓣读书、简书等社交工具上发表读书感悟、读书笔记、书评等,都会让阅读输出变得更有效。我们在写作时,其实就是一个输出的过程,有时候为了高质量的输出,又能反过来促使我们更好地阅读。
第三点:办读书会
每读一本书,我们可以办一个小型读书会,事先指定一本书,在参加之前都读完,然后就书的内容进行讲解和评论。这也是加深我们对一本书的理解的一种方法。
斋藤孝将自己的读书经验记录在这本《深阅读》中,他对读书的意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书中的读书的方法和技能可能并不新奇,但是对“深潜力”的获得还是有独到的见解:
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麻烦,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得知道底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在信息爆炸时代,“浅阅读”的快餐式阅读方式随处可见。看似大家的阅读量在增加,但阅读质量却无从保证。修炼阅读的“深潜力”,面对海量信息时不要焦虑,沉下心来读书,让“深潜力”指引我们深潜入书中的世界,找到那一股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