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着以得到为代表的各种精筛服务商的出现,汹涌而至的海量知识突然像一望无际的林海变成一盘盘精致盆景展现在我们面前,分门别类且唾手可得。
职场类、理财类、逻辑思维类、育儿类…各类知识看上去都很美,于是很多朋友开始犯困难选择症了。于是有的朋友在犹豫中退却了,索性都不选;有的任性买买买,先占有再说。但理性告诉我们结果都不会好。
为什么会这样,归根结底是读书目的不明确。
你的目的是什么呢?
有人可能说,喜欢读书还要目的吗?事实上,在指数级速度发展的网络时代,时间已经成为我们最宝贵的资源。今天谁的单位时间效率高,谁就能够在淘汰赛中脱颖而出,相反则面临残酷的现实。
钱钟书先生,是我国在写作、文学研究及翻译领域公认的大家,他涉猎和掌握的知识可谓浩瀚烟海。据杨绛先生回忆,钱老当年“常带着一本比作业本厚四倍的笔记本去图书馆拆书并记录”。目前整理出来的预备出版的读书笔记有将近400册,7万多页。
钱老给我们的启示是,读书必须明确目的,有针对性的读书更高效。
那么读书的目的或需求从何来?我的直觉是:从自身角色来。每个人都至少背负四种角色:职员、父亲、丈夫和子女(其他请脑补),每个角色都有大量的迫切的技能学习需求,而且都可以分成眼前和长远需求。该如何区隔和取舍?
在这个问题上,见仁见智。没有对错,每个人都需要自发寻找适合自己的路径。
我的经验是:启用类时间管理法则。将各种需求分为四象限:1、紧急且重要;2、紧急不重要;3、重要不紧急;4、不重要不紧急。
毫无疑问,第一象限里的需求最重要。我把职员的学习需求放这。理由是:无论是从当前还是长远,职涯发展好坏及快慢都是其他角色的基石。换句话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既然确定了职涯发展的优先级,那么最紧急且重要的需求是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水平(为什么选这两样,可参看我之前写的《关于知识的闭环-读书毒鸡汤系列之一》)。所以,对应的书籍材料就成为首选,而且,我的至少三分之二的阅读时间将分配到这上边。
最近我读的书有:《穷查理宝典查理·芒格的智慧箴言录》,每天必听的万维刚精英日课,美国娜塔莉的《写出我心》、布兰德的《成为作家》。前两者有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后两者则关乎写作。
读书目的明确程度和收获水平是正相关的。有的放矢,让我在短时间就了解并且开始模仿高手的思维及写作方式。进步之大都有点让我瞠目结舌:毫不夸张的说,最近的三个月,感觉自己比过去三年思考的东西都要有系统,且更有成效!
第二象限的需求,大多数代表了当前需要做的需求,相对紧急,但重要程度不高。好多人因此把这项列在第三顺位,而把重要不紧急的需求提前。
我的做法是,优先实施安排第二象限的需求,同时,做好第三象限的计划并逐步实施。理由是,着眼当前,立足长远。没有当前的业务基础或者业绩支撑,长远也就成了空话。
于是,在工作方面的疑难困惑等需要临时学习解决的需求,理所当然列在了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我安排了哪些内容呢?人本知识类的是孔子的《论语》,经济学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王芳的育儿经典《给孩子最好的方法》将是我中期学习的对象。前边提到剩下三分之一的阅读时间,将用于这三本书(为什么是这三本?我会专门写一篇来讲这个话题,这个话题将涉及一个概念:知识基石)。
好了,小结一下吧:本文提供的观点是:
明确目的/需求才能读好书。
明确了个人的角色优先级有助于明晰读书类别的优先级。
四象限法则可以直观梳理各种学习需求并为优先级排序。
PS:好些朋友问到,为什么叫“毒鸡汤”。缘由是:在我看来,如果一个建议太高、太美而落地不了,就像成功学一样成为一碗鸡汤。读书系列全属我个人思考、实践的心得,自认为是干货。但由于眼界、能力所限,提到的种种建议未必能够匹配大家的需求。所以,索性配题为毒鸡汤,我先干为敬。如果你有好的建议亦或看不顺眼,可以直接回复本公众号。本人在感激之余一定回复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