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在博物馆听韩湛宁讲“神韵仙彩 —— 山西永乐宫壁画赏析”,随后一同观赏山西出土北朝文物精品展,闲暇时谈到他从一名著名的装帧设计师开始跨界做出版人,在行业哀鸿遍野的时候进军出版业,信心满满。
我们都对出版行业充满信心,他的信心来自对作品内容和他擅长的装帧设计,以及通过多种形式将IP用到极限;而我则是对技术进步将重构图书(出版)产业链有深刻的感知和实践。
从博物馆出来,他赶往中心书城,我去图书馆。
图书馆订阅了有十来种关于编辑、出版和发行的专业杂志,我基本上每隔个把月时间路过时会进去瞄一眼。今天翻了这十几种杂志,没有什么收获。留下印象的有这样一段文字:“出版还算走运,每年有800多亿市场120多亿利润,又处于垄断阶段,580户分饭吃,平均都有2000万利润,是变化很小的一个行业。但对某个出版社来说,也可能是毁灭性的,比如音像出版社、图片出版社。如果没有前瞻性和超前准备的话,就不能从辉煌走向更大发展。在质变的时候,如果没有跨界创新、结构性创新,只是在个别图书选题上变来变去,是解决不了生存问题的。”(上海市政协文史委 祝君波)
读了一篇某大社领导的关于网络环境下出版社销售渠道方面的一篇文章,深感印证了祝君波前面的一段文字,心中五味杂陈,此时、此处不宜细说了。
依照中国的传统,现在能做到出版社领导的基本是50后、60后,要让他们彻底理解互联网还真有难度。记得曾和一位研究数字出版的老师沟通过,他也说最难的就是请领导用80后、90后的思考方式来认识这个世界,来认识数字出版。
今天得闲时还将这几天的报纸快速翻阅了一下,世界变化真是瞬息万变啊!未来一段时间,趁着又拿到一个专利的东风,将密切拜访一些投资人和知名作家,一步一步迈上重构图书(出版)产业链的道路。
请大家见证、思考、支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