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妈之前,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脾气特好,不轻易生气吼叫的人,甚至认为我以后肯定是一个温柔的妈妈,想想那母慈子爱的画面就觉得特温馨。然而……当宝宝降临,1岁后,我发现画风突变,我有时会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像一枚点燃了的炸弹,时刻都会爆炸一样。
当宝宝不好好吃饭;当宝宝中午不午睡,当宝宝晚上不早点睡;当宝宝会走路了,到处乱跑,而你叫不回他,还得跟着他屁股后面跑;当他把你收拾整齐干净的房间又弄得一团糟;当你在厨房做饭时,他要抱抱,或者在厨房打翻了油盐酱醋等等。或许你觉得这个画面也很温馨,确实也如此,但是当妈的会在自己精疲力尽的时候,情绪达到爆发的临界点,让你不由自主就对宝宝发出“怒吼”,事后你又不断自责,当妈的有时就是这么矛盾。
事后我觉得我不能这样,我要控制,调节自己的情绪,换一种更好的方式去和宝宝交流,或许他就会听你的指令。于是我就去翻看相关的育儿书籍,如何控制情绪,如何和宝宝交流,折腾了一阵后,终于明白了宝宝为什么不听你的指令,即使你大声吼叫,或者打小屁屁。
因为宝宝的脑回路,他的感知方式,思维和大人的逻辑思维是不一样的,幼儿感知事物是建立在自己的生活经验之上的,他对具体的语言容易理解,对抽象的语言则不易理解。比如我让宝宝去拿一件玩具时,我告知他玩具在他背后,结果他真的转身去看他的背,而不是背后那个方位,是不是太可爱了。所以和宝宝交流时,语言尽量具体化,对宝宝发出指令时,指令不能太长串,尽量简单明了。
除了语言具体,简单外,还得注意引导。
当宝宝很固执地认定一件事时,我会采取直接面对和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我发现这个方法对2岁以下的宝宝特别管用。比如我家宝宝玩套牛游戏(母婴店门口都有这种游戏机),一轮游戏结束后,他还要玩,当然我们不同意,告诉他一天只能玩一次,然后把他带离现场,接着他便哭闹了,抱也抱不走,于是我便使用转移注意力策略,依然不管用时,我就说,好吧,你可以去摸最后一次,只能摸一下,不玩,他同意了,最后离开时他没有再哭闹,所以我觉得直接面对他的心意,然后再加以控制还是很有效果的。
你对宝宝大吼大叫是因为你对他的行为束手无策,所以育儿的过程也是一种和宝宝斗智斗勇的过程。那怎么样去引导宝宝听从你的指令呢?我认为得用游戏化的方式和生动形象的语言。
用游戏化的方式我觉得挺难的,感觉和幼儿相处,你必须得具备一颗童心,还有想象力。比如我家住在6楼,没有电梯,要爬楼梯,当我买了一堆菜,而宝宝不愿意自己走路上楼梯时,我就得想办法让他自己走,否则要累死我,我有时会用电视,美食引诱他,然而并不管用,然后我就对他说“我们来玩一个游戏,妈妈是老鹰,你是小鸡,老鹰来抓小鸡啦,快走”,然后他果然很happy地往上爬楼梯,而我在后面做着张牙舞爪的动作,屁颠屁颠儿地追着他。
生动形象的语言,我觉得得多看儿童文学和绘本来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了,育儿不只是教育孩子,更多是共同学习和进步。为宝宝挑选合适他年龄阶段的绘本,共同阅读,对他行为的启发作用会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因为绘本更形象,而说教是抽象的。比如宝宝遇到事情总是不说,或者只会哭,不好好说话,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如果你只会哭不好好说话,会引来大乌鸦把你变成哨子,妈妈就找不到你了,你就说不了话了(这个故事情节是一本绘本里的,教宝宝好好说话,不哭系列),然后他就停止哭泣,试着慢慢表达他的想法,所以我认为绘本阅读对幼儿的行为有一定的影响。
怎么样才能不对宝宝大吼大叫,怎样去控制自己的情绪,只有真正去了解宝宝行为背后的心理和想法,关注宝宝每个阶段的生长发育,试着去了解他们,或许你就会泰然自若地应对宝宝每一次的突发状况,进而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