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10
中华艺术宫 《清明上河图》
上一次去中华艺术宫看《清明上河图》还是2010年,再一次去的心境也与以往不同了。
有一说一,“镇馆之宝”《清明上河图》的媒体艺术简直赞到五体投地。我先从入口处画的最右边到最左边大致浏览了一遍,再倒着仔细地揣摩画中基本每一处的人物细节,来来回回了三遍...比如白天人们站在集市的货摊前讨价还价,夜晚游船上两个人在灯火中畅谈喝酒等等。这幅
《清明上河图》在原图的基础上进行了二次创作,增加和变动了不少更细节更生动的场景,再结合以数字媒体技术,营造出了真实自然的城市风貌和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加入了媒体技术,可以说是“复活”了这幅瑰宝之作,将它原本想表达的信息跃然于画卷之上,将观众带入了活生生的宋朝之中。场馆中还在荧幕下方对应放大了一些细节之处或最精彩的部分,加以配音,实现了对画面信息的解读。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上,这幅在中华艺术宫的《清明上河图》实现了在传统文化上的一定突破。它不仅保留了作品原本的美学价值,也将普通人平常无法看到的原画《清明上河图》用更生动的方式呈现于大众之前。
当然,这幅坐落于中华艺术宫的《清明上河图》确实是媒体艺术上的大成功。但是,它相较于现今的数字媒体艺术,或者说用现今的媒体技术的高度来回望它,用二维三维的技术来呈现这幅画,可能使得大众看画、欣赏画、读解画的角度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式,单一的视觉角度也可能会让人看画的角度留在画的表层,没有办法得到思维转换。除此之外,《清明上河图》这一作品的诞生本就有独属于它的艺术语言,用这样的方式来展现一件艺术作品可能会让人颇有微词,认为过度解读了原作。
言而总之,中华艺术宫的《清明上河图》也算是一个传统文化IP中的老“网红”了,本身的高知名度加上媒体技术手段使得人们从仅仅的知道一二到了解七八,也是很有社会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