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毕愉斌】
第二章 认识技能管理知识体系
3、何为合格的知识体系
我们已经初步的开始构造自己的知识导图了,那么我们是如何修正的,如何接收反馈来优化的,我们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想应该是我们的解惑能力。我们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一步步走,一步步解决。
我们没有知识体系概念的时候,我们也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处理问题。我们有了知识体系以后,还是要面对各种问题,这时知识体系会有哪些帮助呢。我下面列举一些帮助点,有助于检验我们的知识体系是否有价值,以及有多大的价值。
>1、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在某一团体某一领域进入top1。
没有结构化的知识体系的时候,我们只能拼搭一些简单的积木,解决简单的问题,不可能成为专家。只有我们具备更多结构化经验的时候,我们才能拼搭出更精妙的积木,我们也才能解决更复杂的问题,才能在某一个问题领域里面,体现出我们的能力稀缺性,才能在具备更多有价值的能力后,逐渐成为高手,最终就会树立为该问题领域的权威专家形象,进入某个团体的某个领域的top1。反过来也可以说,没有在某个团体的某个领域进入top1,就说明我们的知识体系是缺失的。
>2、 更丰富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有更多视角。
当我们遇到更难一些的问题时,我们会困惑,看不清方向,无法对未来的抉择做出有效判断。这都是因为我们的知识体系局限,不深不全,无法更上一层楼,看不见更远的前方道路,缺少权衡判断的推论,不知道该往哪走。
只有我们一览众山的时候,更小的山才能尽收视野,前面的路怎么走,才能判断清楚,我们在足够高的山上的时候,才能知道那座山的那条路能走,那座山的那条路不能走。我们就能推演很多种情况去达到目标,才知道有时候不好走的路才能走的更远。这边的捷径可能在往前一点会更加荆棘密布。好走的路和不好走的路,那种更有利、更正确,这种相对关系的判断,都只有我们有更丰富的经验的时候才能有更深的思考。以及到底是不是问题,那种解决方案能更有效,才能逐渐浮出水面。
角度不同,我们对问题的理解就不同,简单的如换位思考。如果知识面狭窄的人,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的先问题,就根本无法解决问题。只有我们真实的去换位思考的时候,才能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只有我们有更丰富的知识经验后,才能去更全面的理解问题的对立面,才能跳进跳出局势,去站在更多维的视角,俯览、细察问题。
在说下前面有提到的舒适区,“走出舒适区“,继续聊下这个火热的话题,放在这来聊,就是想在去反思下这个问题,我们尝试用多角度来看待问题。
走出舒适区,如何走出,怎么走出,舒适区在哪,什么是舒适区,我现在的舒适区是什么,我要跳出目前所谓的舒适区,那我该往哪跳了,往前往后,还是往左往右,我该跳多远了,是跳远一点,还是就近跳一跳,是抓紧速度跳,还是等待时机跳,跳完以后怎么办,后续还跳不跳,如果跳错了,怎么跳回来,如果跳对了,下一步怎么跳。
看看,日常中频率很高的这种简单的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去多视角去思考,我们只是简单的下结论就去行动,很可能还是在问题里面打转转,极有可能浪费效能,投入产出比较低。这里就不对这些角度去细细分析了,每个人心中有每个人的解释,我们要具备的就是不在片面的去看一个问题,而是多维的分析能力。
大道归一,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定场景与边界,如果不界定清楚边界,那么问题是无穷大的,我们也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问题中。中庸是我们的宝贵文化,不断琢磨这2个字,去注解它,它也在注解我们。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度,如果把握不好度,那么就会偏倚,做到不偏不倚,就是中庸。如何把握问题的度,这才是所有问题的终极角度。如果不具备多维分析能力,那么也就说明我们的知识体系不够丰富,是营养不足的。
>3、更全面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能更快的定位到问题的核心。
只有我们从更多视角去考量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跳出当前问题,去找到问题的内核、真谛,我们才能更接近问题的本相。我们看清楚问题后,对问题做了更多角度、更全面的解析后,才能知道我们遇到的是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吧,我们觉得我们学习动力不足,这是一个问题。那在继续追问下,可能会有更多问题被挖掘出来。好些问题,只有连问5个为什么后,才能是露出真正的问题核心。这种挖掘能力,以及对应的判断能力,都是我们知识体系更全面的时候才能完成的。如果没有知识体系,或者知识体系很单薄的时候,我们就会困惑在一些层级很低的问题里面,会情绪化,会陷在问题里面出不来。
只有我们具备了这种挖掘能力,会问问题,能思索更深层次问题的时候,我们才能有更精准的方案去求证问题,去找到自己真正遇到的问题。
>4、更健全的知识体系,可以让我们解决问题的时候有更多种更高维度的解决办法。
我们能挖掘出问题了,能找到真正的问题了,但是我们能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呢,这时候就体现出我们的知识体系是否健全了。
还是举个IT的例子吧,比如说,系统出生产故障了,服务器挂了。我们分析出来是人的问题。而且这世界所有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人的问题。那么如何让这个人高效产出了,不同层次的人给出的方案是不同的,不然就不会有公司职级,不会有不同位置要求不同的人去坐。
我们先修炼出来理清楚问题的格局,然后在重复解决问题的循环中,能不能把我们的解决办法逐渐调优,而且能快速调优,让结果最大化,比如公司业绩能最大化。这种不断修为精进的过程,就是我们知识体系更健全的过程。
中国的新民主革命能成功,就是我党不断修正,总结经验教训,逐渐解决了各种非常难解决的问题后,才有了健全的解决能力,才能去践行自己的方案,推行自己的治国方案。
设定目标,遇到障碍,思索解决办法,这是我们处世的基本路线。如果我们能在这个基线上,达到更高的目标,就是我们知识体系健全的检验标准。我们逐渐摸索到问题背后的规律,把问题收纳、归类,然后发现世间问题的通性与不通性,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公式,并不断强化公式的适用性与准确性。
在举个例子,如何成功,经过上一个步骤,我们会多维去思考什么是成功,,根据我们自身的经历,我们会对成功找到很多定义,这边就举一个通俗的定义,名利上的成功,来界定问题范围。如果我们定义不同,我们的解决方案又可能不一样。
问题范围确定了,我们就是要赚钱来获取成功。那么怎么赚钱,如何赚钱呢?我们就可以抽象出一个公式,成功=基因+对的方向+对的方法+坚持+运气。这个公式前面其实有提到,这边我们又从另一个角度引出来,也是让大家更全面的去理解知识体系的内在关联关系。
这个公式算是一个抽象化的解决办法,是用线性代数来展开思维的,并总结出来的具体的操作指引。我们就可以用我们的认知,基于这个线性公式继续拆解,把各个因素拆解为最小因子,我们在去用不同力度去改善这些因子,就慢慢的会赚些钱,会解决我们要成功的问题。
在举例一个公式,营销=4P,这是最开始的总结,产品(product) +价格(price) +渠道(place) +促销(promotion),后来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衍伸出6P,4P+3R,后来就演变为4C,客户(Customer)+成本(Cost)+便利(Convenience)+沟通(Communication),这都是在传统经济环境下为了解决营销这个问题而不断归纳总结出来的解决方案。对营销有兴趣的就去构筑关于营销这块的知识体系。
到互联网时代、移动互联网时代,营销又有了新的定义与新的解决方案,从首席营销官到首席增长官的变化,都是企业营销解决方案的不断升级迭代。这些解决方案的演化都是针对某些问题场景的不断挖掘,就和细菌与抗生素的关系,细菌的不断进化,导致抗生素的不断进化。市场环境变化,消费者的不断被教育都要求营销解决方案的升级,不然就会亏损。
最新的营销公式又演变为,营销=增长路径的设计+客户需求的管理+竞争优势的巩固+持续关系的建立,这个公式是在笔记侠公众号的一篇文章里面看到的,也是很服气,这种公式化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是高手,如果你不能理解这公式没关系,默默的去建立你的知识体系,慢慢的就会懂一些了,就会自己总结出来一些线性公式。
这种利用交叉综合知识来思路问题解决办法的方法,让我们拆解问题、拆解答案提供了N多种组合方案,把问题拆开,再把某些问题合并起来,我们的答案就会不可胜穷。这也是孙子兵法里面提到的,战势不过奇正。
>5、 更高效的知识体系,有助于我们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这个评判就更玄妙些了,为什么会提到这个呢。前面说了,所有的问题都是人的问题,那么人的问题是什么呢,其实在挖一下,是认知问题,但深挖后,最终都是哲学问题。如果我们不认为活着有什么意义,我们就会绕开所有问题,就有可能终止自己的时间,用这种方式去解决所有问题,这也是很多想不开的人的思维。
如果我们认可我们活着有意义,我们还留恋这个五味俱全的世界,不服输,愿意去挑战,愿意为之付出,愿意去从解决低级问题开始,一步步过关斩将,解决更高阶问题,成为领域高手,那么我们就会有对应的动力去翻山越岭,忍受足够的挑战,去建立自己的舒适区。
上一节里面的成功公式,里面有个最小因子,是“基因”。为什么会有基因呢,这也是认知自我,理解自我的一个体现。如果我们不能正确的认识自己,我们在解决问题上就会浪费很多资源,徒劳无益,有可能进入一条艰难的道路,因为好走的路都是下坡路。
所以基于我们自身的现实条件,我们对我们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不同,就会形成不同的认知层次,就会决定我们的知识体系是否有效。这类哲学问题,会伴随我们一生去困惑,解惑,循环往复,至死方休。
古人讲究天人合一,这里可以套用一下,就是问题与人合一,我们一生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自己。所有的问题都是因我们而起,我们生命的演进,就是伴随各种问题前行的。如果哪一天我们没有问题要处理了,我们是不是就空虚了,就像醉入空门一样,是不是就失去了生命的意义了。
既然我们不想进入空门,那么所有的问题是不是都应该去乐观接纳了,突破了自我,也就是把一些层级低的问题甩在身后,去迎面更难的问题,去攀登更险的山峰,去期待下一个山顶更绝伦的风景。让我们的知识体系更高效吧,打造一个乐观的人生心态。
学会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阴晴圆缺,用不一样的感受去感知风雨,把风雨当成下酒菜,在乌云压城的时刻闲庭信步,静观云起云涌,风雨来了,就近找个茶馆,临窗品茗,一壶浊酒,云雨天地喜相逢,笑谈古今。借明月在,忘却营营,夜阑风静,倚杖听江声,江海寄馀生。
对自己、对世界的理解不同,就决定了我们的认知层次,决定了我们该选择怎样的问题,去探索不同的答案。随着岁月延伸,我们每个年龄段遇到一些困惑的时候,在深思下去,思路生命,思考宇宙的问题就会浮于脑海。
我们又一次去理解这些问题,又一次去自我得到答案的时候,我们就会又进入一段心态平衡期。奠定了平衡基础后,我们就会又出发,往前走。自己的心态和谐了,自身的认知就越来越清晰,那么我们的问题列表上还会剩哪些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