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优秀的绵羊》
作者毕业于世界名校哥伦比亚大学,曾在耶鲁和哥大任教十多年,本书引经据典,将内容娓娓道来。
本书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讲述了名校的上位史
哈佛、耶鲁是怎样成为一流名校的,这些一流的名校是怎样运作的、是怎样培养学生的。
其中的这些精英们,怎样才能上这些名校,他们要付出些什么,在其中的这些天才们要多努力才能撑得起身上的光环,他们毕业之后的选择是什么?
这些世界顶尖的精英学生离我太远太远,让我觉得是踮起脚尖也接触不到的世界,曾经以为他们的人生不会有迷茫,幸福的走上了人生赢家。
然而作者却告诉我们:不是的!
他们像一群优秀的绵羊一样,年轻时拼命努力,大学毕业那年有了更好的未来,拥有了大家艳羡的工作和收入,人至中年,反而越来越迷茫。
第二部分讲述了自我
作者告诉我们上大学究竟为了什么?仅仅只是金钱么?
也就是说上大学的唯一目的就是就业吗?或者说铸成幸福生活及健康社会,只需要经济实力就够了么?
作者告诉我们:不是的!
每个人都需要一份生活,但是每个人更需要懂得生活。既然我们从实用主义角度去计算上大学的回报是什么,那么我们为何不可以去计算为人父母的回报,与自己的密友共度时光的回报,享受音乐的回报以及阅读书籍的回报呢?任何值得做的事情,是因为事情本身有意义。
远离社会,暂时摆脱来自家庭影响和职业规划的束缚,站在远处以纯净并批判的眼光审视整个世界。学会真正的思考并反思周边的一切,发现真正的自己以及生命的意义。
这才是大学应该教会我们的,而大学导师,他们可以帮助学生闻所未闻、观所未观,打开学生的耳朵、拓展学生的视野,督促学生以最严谨的态度对待思考,锻炼学生思维的精确度、耐心、责任心以及柔韧性。
我们学校里的老师呢?除了上课,我们基本见不到老师,虽然有一个导员,不过导员基本只认识班长和团支书,上课PPT一放,照着课本开始讲,一下课就走人。
作者批判了现今的大学教育,说其越来越功利,越来越商业化,并没有很好的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和生活,而是更多的让学生成为职业的机器。
大学的意义并没有完成,并没有帮助我们生活得更警觉,更有责任感,更有自由度并更加完整!
我们以为自己成长了、成熟了,可以无惧的踏上社会,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人生,其实不是的,和四年前的自己并没有太大区别,我的信念、价值观,愿望以及人生目标依旧如故,没有什么本质的变化。
只能对自己说:“啊,我的大学全盘皆输,以后的日子里必须重新开始。”
然而很多的人没有意识到大学的失败之处,而是洋洋自得觉得自己大学毕业了。
作者写道:过去多年我访问过很多地方,在学生身上感受到一种强烈的饥饿感:他们想了解生命更大的地方和意义;他们希望大学能够更关心他们作为人的成长需求,其次才是特定领域的能力培养;他们希望大学能够引导自己解答有关生命的重要问题;或者希望学校能够给予学生空间和时间思考人生的问题,并能够获得相应的词汇来交流分享,但是这也是今天的大学所缺失的。
确实我们这种饥饿感从始至终就没有满足过,甚至有些学校就是在想尽办法赚学生的钱。
有学校为了扩招,盖新楼,因为楼没及时建好,新生晚开学一个月,一个医药专科类学校,新开了一个管理类的专业,一个专业课程没有老师了,找了另一个不是这个专业课程的老师来上课,那个老师只知道照着课本读,学生都有课本,自己看不比老师读快?
作者说我们要创建自己的生活——二十多岁是“带着问号生活的十年”,我们大学毕业后会面临困惑和挣扎,不要怕,新的方向也在这个时候出现,走就是了。
第三部分详细的讲述了我们到底应该在大学里得到什么?
以人文为中心、由敬业的教授主导小班教学的探究和追求真理的教育,即博雅教育。
博雅教育所探究的是知识的产生过程,是对知识的溯源,而不是去接受现有的知识;学生不是吸收知识,而是对新旧知识进行思辨。面对任何信息,我们要判断它的真实性;我们要思考信息背后的其他问题;不论是学习生物化学、政治学还是美国文学,我们要了解各自的假设框架,并清楚如何进行进一步分析。更确切地讲,我们学习的根本目的不是收集信息,而是论证。大学的教育是熟悉并掌握论证能力的过程:学会收集论据、分析现有的权威观点、预见驳论、合成新的论点、最后义正词严地表达结论。学会分析他人观点,并独立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个过程必将是艰难的、缓慢的,而大学4年仅仅是个开端。
第四部分讲述了社会
今天我们都在说阶级固化,普通人家都在恐惧阶级固化,很怕“寒门再难出贵子”,是什么将会导致我们阶级固化的呢?是钱么?是权么?
是也不是,本质是教育。
如今培养一个有能力角逐常春藤盟校的孩子的成本越来越高。一路关卡越多,家长们在孩子身上的投入就越高。私人教师、考前辅导等只是一个方面。富裕家庭几乎从孩子生下来那一刻起,就开始往孩子身上倾注各种资源,而穷人家的小孩呢?上课之外
的时间都瞎玩了。
最后关于怎样改变这个现象,作者提出了变革,不仅是领导形势,甚至是社会制度。
作者最后说:我们已经尝试过贵族统治,尝试过精英治理,接下来是该试试民主治理的时候了。
虽然作者反映的是美国的教育情况,但是中国的大学,本质上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于很多普通大学对学生培养更不尽心,只是培养一个社会的螺丝钉,收了学费,送你出校。
历史发展的进程总是惊人的相似,希望我们不会走上他们的老路,最终能有一条更合适的路去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