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卖假货入刑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治理假货工作的顺利进行,但是从整体来看,还需要建立完整的治假信用体系,出台对制造假货,卖假货零容忍的政策,才能从根本上治理假货。
目前中国假货流通的现状:
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为仿冒品大国,制造高级仿冒品的技术已经精湛到与真品不分伯仲甚至更胜一筹,但是价格相对真品明显低廉,所以在世界各地都非常有市场。
随着电子商务发展的蒸蒸日上,大多数人们在享受网上购物的方便与快捷的同时,产品质量的保证仍然是隐藏在产品安全与欺骗消费者的隐患。
为何“假货流通”如此猖獗?
首先是制造假货的源头,一些不良商家为了牟取暴利,却不加强改进服务质量和市场调节上,而是在减小成本上下功夫,产品质量下降,导致假货横生。
其次是消费者不能正确辨认购买的商品是否是假货,加上仿冒品相对正品的确有较大的价格差异,消费者更多的会选择相同商品中价格较低的那一样,而且,就某些消费者来说,可能因为知道仿冒品价格低廉,专门去购买仿冒品。
最后是人们维护自身合法权利的意识不够强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第三章经营者义务第二十条“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以及第十五条“ 消费者享有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明确规定了经营者不得欺骗消费者,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也可以对产品和服务进行监督,甚至有检举、控告侵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然而在网络调查中,多数购买到假货的消费者选择“沉默”而不是主动出击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大部分原因是缺乏法律意识,遇到事只会自认倒霉。不了解正确的途径去弥补自己的损失。
我认为能整治“假货流通”的有效措施有如下:
1.通过国家政府制定整体的打假体制。通过民众反响最强烈的商品,如服装用品,生活用品,电子产品等,重点强化对其的调查和惩治力度。加强惩治力度和执法力度,能为打假行动的进行起到极大的震慑作用。正如马云在两会期间提出的“要像治理酒驾一样治理假货泛滥问题。”
2.给创业公司一定的优厚待遇,鼓励开发国内新品牌。这一条措施放在打假这里看上去似乎不太合适,但是就我的想法来看,既然国内的加工制造已经赶上了国际大牌的生产加工,甚至更胜一筹,就A货(高仿)来说,制造这些产品是为了满足消费者追求品牌效应的需要,但这其中不免会涉及商标侵权等问题,但是我们完全可以创造我们自己的品牌,以制造高仿品的工艺制造我们自己创造的品牌的产品,不仅能有效的减少假货的制造流通,也能鼓励国民购买国货,而不是一味追求“洋货”的高质量,不仅促进国民消费还能增加国民收入。
3.加强商标权益的保护。由以上第二条可以延伸出另一条措施,就是加强商标权益的保护,减少品牌侵权,才能促进商家“走上正轨”。
4.消费者自身要提高抵制假货的意识。国家在3.15这一天进行消费者权益宣传活动,正是为了提高消费者的权益保护意识。消费者拒绝购买假货,并加以严厉的监督,能促进经营者的经营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