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对象到底该谈几个?买房时,究竟应该看多少才能避免看多了房价涨了后悔的无奈?做决策看那么多大数据的意义大吗?面对多重任务,天天看重不重要,紧不紧及你累不累?
河马今日听书《指导生活的算法》就教你用数学家的算法思维进行理性判断。
001关于本书
《指导生活的算法》的作者有两位,一是布莱恩·克里斯汀,他是美国布朗大学计算机学及哲学双学士,还是2009年人工智能洛伯纳大奖的得主,是一位文科特别好的理工男。另一位是汤姆·格里菲斯,他是加州大学心理和认知科学教授。
这本书告诉我们,生活中的很多看起来很复杂的决策,原来都可以用算法来解决。听这本书给我们的最大启发是,与其浑浑噩噩地接受命运的安排,不如有点理性决策的精神,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给自己增加一些底气。
002本书核心观点
第一,生活中的很多复杂决策,看上去没有规律可循,实际上是可以用算法来解决的。
第二,很多时候我们会沉迷在细节里,看不清大方向,其实是犯了数学上的过度拟合错误。
第三,时间问题本质上是个数学问题,用数学家的办法管理时间,才能活得更有效率。
003买房和结婚怎样才能不挑花了眼?
1.想买房子了,却拿不定主意该买哪套,怎么办?数学家用算法计算出的策略是,你要把这一个月的时间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你只看不买,就是根据自己的购买能力,了解一下市场上哪些房子你喜欢,哪些你不喜欢。记住在这个阶段内你看到过的最满意的那个房子。 等到过了37%这个时间点之后 ,你就进入第二阶段,从这天开始,你一旦遇到一个比第一阶段那个最好的房子好,或者类似的房子,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
2. 找结婚对象也可以用37%规则。比如一个女青年,从18岁开始找对象,设定的目标是在40岁之前结婚,那么根据37%规则,她的两阶段分割点就是26.1岁。所以,在数学家看来,这个女青年的最佳择偶策略是这样的:26.1岁之前是观察期,她应该只交往不结婚,但是必须要记住在交往的男生中间,自己最喜欢的是哪个。26.1岁之后是决策期,再结交新的对象,一旦遇到一个比那个人还好,或者和那个人差不多一样好的男人,就应该马上把他拿下。
3. 我们经常为去哪家餐厅吃饭犯愁。假设你家附近有个餐馆,你已经去过15次,其中9次的体验非常好,有6次的体验不怎么好。你打算明天晚上出去吃饭,那么你是否应该尝试一个新的餐馆呢?数学家提醒我们,计算的关键在于时间因素,假设你还打算在这个城市住很久,那你就应该去积极探索新事物,冒点险是值得的,一旦发现一个好餐馆,将来可以继续去。可是如果你后天就要离开这座城市,那么在离开前的这个晚上,你需要的是最稳妥的体验,所以该去你常去的那个老餐馆。
004做决策有时不需过多细节,直觉性经验更好
1.咱们先来设想一个场景。一个会议室里坐满了人,一个年轻人对着PPT滔滔不绝,可是台下听报告的一个大佬,有点不耐烦了,随便问了几个问题,年轻人马上被难住,于是大佬否决了年轻人的整个提案。在一线做事儿的人,用了很多很多精力专注于各种细节,可是大佬们想问题却往往是写意的,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发现问题的关键,作出正确的决策。
2.有个大学老师,从事教学工作的第一年,备课非常细心,1个小时的课程他会用10个小时准备,教案和PPT无比详尽。到了第二年,他新开了一门课,可是因为工作太忙了,他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来备课,不得不简化仓促应对。他自己很焦虑,结果学生反而更喜欢新开的这门课。他准备的时间短,效果反而更好。数学家管这个现象叫做“过度拟合”。
3. 关于怎么避免过度拟合,书中给了三个建议。第一,限定思考时间。比如一天小时之内必须完成报告。第二,限定内容长度。比如 “电梯谈话” 。第三,在白板上讨论商业计划,要使用粗的马克笔,笔画越粗,对你的思维越有利,越能逼着你去考虑大局。
005多重任务排序,从截止日期近的小事入手
1.关于时间管理的畅销书很多,流派和主张也很多。比如有人说,应该小事优先,小事直接搞定,它就不会再压在你心要事。可要事有人说应该要事优先,每天一到办公室,就要先做完今天最重要的三个任务,完成了重要任务你才能真正省心。还有人说应该急事优先,可是也有人说重要而不紧急的事儿才是能左右你成长的大事儿。 所有这些说法,其实都是心法,而不是算法,是艺术,而不是技术。
2.数学家思考的是,找到一套算法给时间管理找个最优解。如果你的任务都是有截止日期的,数学家的建议非常简单,那就是按照截止日期的的早晚安排任务,先做最早截止的任务。比如我给大家录制得到说书,就应该按照每本书上线的顺序录。我们就把这个算法称为“最近截止日期”算法。
3.你的冰箱里有很多水果,它们都有保质期,所以你的目标是尽可能在过期之前,把它们都吃掉。但如果你真的吃不掉,你的目标就应该调整为尽可能减少扔掉水果的个数。数学家的建议是,首先你还是用最近截止日期算法,也就是按照过期时间吃,哪个最先过期就先吃那个。吃了几天一旦你发现这么吃下去肯定吃不完,你就应该扔掉剩下的水果中最大的那个,因为吃它需要花费的时间最长。也就是说,不管西瓜还有几天过期,你都应该先把西瓜扔了。然后继续按照最近进截止日期吃,一旦发现又快吃不完了,再扔掉剩下的水果里最大的那个。 对应到完成任务,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要的是尽可能按时完成更多的任务,那你就应该先放弃那个占用时间最长的任务。
4. 如果这个任务牵涉到别人的等待时间,我们就应该用“小事优先” ,也就是完成时间短的任务优先的原则。小事优先,可以确保让等待的时间之和最小化。在小事和要事之间,怎么权衡呢?数学家的答案也非常简单。你先估算一下每个任务的“重要程度”,然后你算一算每个任务的“密度”。一个任务的密度 = 重要程度 / 完成时间,然后你就按照任务的密度从高到底的顺序去做事。这就能让你总的心理负担最小。
006总结
总之,生活中的复杂决策,如果用辩证法思维来解决,一定会陷入“哪种说法都有道理”的困局,用数学算法来思考问题,能帮我们避开这种无谓的困局,把决策变成一个数学问题,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提高自己作出正确决策的概率。
来源:万维钢精英日课《数学家告诉你》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