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儿童敏感期》是著名儿童心理专家、《爱与自由》作者孙瑞雪的另一畅销书,主要罗列了0-6岁孩子会出现的各种典型行为及其昭示出的儿童心理发展路程。
因最近受圈妈教导,特别注意读书时带着批判性思维,而不是以往纯洗脑似的全然接受。在读此书时,也不断的给自己提问,强迫自己多思考,不过想得到底对不对就不清楚了:p
先说自己比较认同此书的部分。诚然,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一定会有许多相似的发展规律,正如我们成人之间会有许多相同的心理,而孩子作为一个飞速发展着的个体,在其发展的不同阶段必然有它特定的特点。作为成人的我们,因为习惯了相对“固化”的生理及心理状态,而无法理解孩子在成长中所呈现出的不断变化的各种行为。我觉得了解孩子心理发展的过程也是在了解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从“孩子”成长起来的,并且这个“孩子”永远都存在于我们心中。因此,此书是有必要阅读的。
再说说对此书有些质疑的部分。读完此书后,我深信作者是认同“性本善”理念的,这也是我所认同的,不过有一些对于敏感期意义的陈述让我觉得感到有点惶恐,如果句句属实,那恐怕我们真的要好好忏悔一下了。比如在《审美建构道德》这篇文章中提到“道德是因为审美而建构和形成的。破坏了审美就意味着破坏儿童道德的形成过程。”“我们的环境有太多的混乱、肮脏,这些东西实际是我们内在生命的外在展现,是我们破坏了早期儿童敏感期的一种代价!”这是我第一次学习到审美与道德的关系,觉得还是有几分道理的,不过又隐隐觉得是否有些夸大其词?当然,从本书的立场出发这样写是完全合乎情理的,因为本书本身就旨在宣扬父母重视和保护儿童成长中可能出现的特有行为,而从我自身经历来说,我也非常认同过多的干预对孩子来说弊大于利,因我自己的母亲是非常强势的人,我总觉得自己有很多心理问题与此有关,但因为小时候的记忆很模糊,也很难去对证,不过至少给自己一个动力吧,一定要多学习,多了解孩子,不希望他有多么出类拔萃,但求不会因为自己的盲目干预而让他的发展受到不必要的阻碍,到了真正要独立做主自己的人生大事时却发现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正如现在的自己一样,哎。
2017年,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