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把孩子美美吼了一顿,儿子眼泪直刷刷地往下掉。
我起身,摔门而出,此刻,也许逃离是让我冷静的唯一方法。
一
很多时候,家长都会吼孩子,以各种各样的理由:
做作业拖拖拉拉
成绩惨淡
在学校不听话,被叫家长
......
许多家长也觉得只有对孩子吼叫,才能引起孩子对事情的重视,比如孩子放学回家不做作业,只是玩,眼看着都九点了,还没有做作业的意思,就不禁急上心头,一催二骂三吼叫,让孩子服从。
吼叫在很多时候是非常管用的一招,好言相劝不见其用,但是只要一吼,会立马见效,比balabala的劝说强了一万倍。
但是,任何手段都有两面性,吼叫同样如此——药效猛却失效快。
当我们第一次吼叫的时候,孩子确实很害怕,会表现得很老实、很听话。但是几次之后,就不管用了,再吼叫时,孩子看似在听,其实思想早已云游四方,任你咆哮如雷,而我坚如磐石。
二
我深谙吼叫的功效,所以用起来也是慎之又慎。
我也自认为是一个温和的妈妈,我很少对孩子发火。即使在被叫家长、拿了惨淡的成绩、闯了祸的时候,我基本还是能心平气和地解决。
孩子上三年级的一天,她爸爸回家,看到大门敞开,孩子的书包放在门口,孩子却不知去向。爸爸大发雷霆,这得有多不安全啊?!万一有不怀好意的人进来怎么办,在电话里就想把儿子训斥一顿。
我阻止了。我想先问清事情原委再说。
儿子告诉我,那天他一个人放学回家,他不敢进家门,过去都是有人接送的。结果很幸运地在门口碰到了小伙伴,他们结伴到了到我家。但刚到家没几分钟,孩子的妈妈就给他儿子打电话,要孩子回家。同伴一走,儿子吓得不敢一个人在家呆了,也跟着就跑出了家门。
我能想象孩子的那种惶恐,也能理解,孩子一个人没有独自回过家,这本身就是一个挑战,谁在面对一项挑战的时候,会不出错呢?
本着这种态度,我和孩子的态度非常亲密,儿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也会和我无话不谈,我也一直为自己能有这样的亲子关系而自豪。
三
但是今天,我吼叫了孩子,准确地说简直是咆哮。
直接原因在于给儿子辅导英语,刚开始儿子态度还好,后面,随着难度的增加,孩子的掌握情况越来越不理想,我心里也就越来越着急。但是儿子的学习态度越来越敷衍,抵抗情绪越来越明显,我在努力领读,儿子念得有气无力。
我一下火了,学习本来就是自己的责任,现在帮着你复习,你却一点不着急,这不是皇上不急太监急的节奏么?
我甩了书,愤然起身。儿子头低着,我在脖子后面扇了一巴掌,儿子眼泪开始在眼眶中打转。做得不对,还好意思哭,看着孩子懦弱的样子,我怒火中烧,儿子的种种不对在我脑海中云集,我把儿子从学习到生活、从校内到校外、从待人到接物,一一数落个遍。不待儿子做出反应,摔门而出。
四
走在小区外的道路上,阳光明媚、云淡风轻,我内心却阴云密布、翻江倒海。
为什么要吼叫孩子,我平时真的不是这样的。
孩子就是孩子,天底下爱学习的孩子毕竟是少数的,所以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些许的偷懒、敷衍,我一定程度上能予以理解,所以我们绝大多数时候能够和谐相处、风平浪静。
我小时候,也经常是放学之后顾着玩,到了睡觉前,才发现该做的作业没做完。记得我上四年级时,有一次,玩着忘了作业,到了九点钟,还在写但已瞌睡得抬不起头,像鸡啄米似得,那时候用的煤油灯,结果刘海被烧了一大片。
为什么平时能够理解的事情,今天却一反常态,一定背后有着还未觉察的原因。我把一早上的事情进行梳理,忽然发现:对孩子的吼叫只是一种表象,表象下是自己疲惫而焦躁的心。
最近工作上的事情进展有些不顺利,一晚没睡好,早上醒来也时一身冷汗。
其实在给孩子辅导作业的时候,心里还是紧张焦虑,只是佯装没事。
本来自己就没有好状态,所以孩子稍有一点不如意,情绪的触发器就启用了。
我们只是把孩子当成了自己情绪的出口而已。
五
对孩子的吼叫,其实是来自我们内心的焦躁、愤怒与歇斯底里。
心理学上有个踢猫效应,说的是: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由强到弱的社会关系依次传递,最终发泄到最弱小的对象身上。
家庭中,孩子就是最弱小的哪一个。我们把自己的不满通过一个弱小的对象释放出来,比如工作的不满、自己期待与现实的落差、经济的困窘,还有对孩子不合理的期待带来的失望等等。
知乎上有篇文章,说为什么父母总是对孩子提出高要求。
有一个人的回答亮了:逼孩子,要比逼自己容易得多。
逼孩子的背后是哪种想逼自己却又无力实现的无助、挫败与焦虑。
《小王子》中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只有少数人记得。想想如果自己是个孩子,是不是愿意作为情绪的替罪羊、被人无端吼叫。如果不愿意,在想吼叫的时候人,让自己做做深呼吸、静下来,觉察并关照自己的内心,面对并解决自己真正的问题。
回到家里,我深深地拥抱了孩子,为自己的歉意,也希望能平复孩子的心情,我们依然是好母子,母慈子孝,让吼叫滚蛋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