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约见了一个中学死党.现定居北京,北外商学院副教授,去年在波士顿学术交流了一年,她5岁的儿子也跟着去了。
这次回来她跟我说了她的大计。明年暑假咱们一起去美国玩吧,带上你的娃,我知道当地很好的夏令营。她想做儿童夏令营中介。凭借她在波士顿一年在当地积累的资源,回国内发展客户,正好。他们学院有团队做儿童夏令营的,但这个她想单干。
她的策略是先从熟人入手,慢慢摸熟路子,再做大。
我当然非常支持。之前也美好的憧憬过不让孩子上学了,带孩子全世界的去游学。台湾已经有很多家庭采取了这种学习的方式,家长在网络上联系项目,为孩子DIY游学路线。有了这种夏令营的中介公司,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一大问题。既然有熟人带路,那就从美国开始我的带娃游学之旅吧。
细想这门生意,从熟人开始做起是可行的,就像我刚才顺理成章的思考过程。做生意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信任问题。我凭什么选这家,不选那家。品牌是主要考虑的因素。之前了解到华德福也有做儿童夏令营的。在众多的品牌中,我会选择华德福的,是因为我对华德福教育的理念有过很多的了解和认可,我相信这个品牌能提供我满意的服务。如果我的同学也想做大,主要要解决的是个人品牌问题。说到个人品牌,很自然的想到这些元能力:写作、演讲、表演等等。但在一开始,为这个产品买单的只能是熟人。
因为这件事,才意识到身边有很多利用孩子同学家长圈做生意的家长,比方说组团报兴趣班的。反思自己平时不注重跟身边的宝妈联络感情,人脉才到用时方恨少啊。所以,扩大自己的交际圈是有必要的。先在小范围圈子(熟人圈子)里,建立个人靠谱的形象。
聊天中我们谈到孩子教育的问题,
她认为
对于孩子来说,还是美国好。中国压力太大,攀比风气严重。
当今社会阶级流动越来越小了,孩子的教育就是拼爹拼妈。
美国人做什么都好像是真心的喜欢,中国人做事多是出于目的,不是因为喜欢才去做。
从美国回来她儿子刚赶上小学一年级,微信群打卡、交作业、录语音、已经成为了老师督促学生和家长的时髦方式,我想氛围不会输给咱们007群。跟在美国的教育体验,这无疑是个巨大的冲击和反差。得出这样的观点也并不稀奇,但我并不苟同。
首先不可否认,中国的大环境没有美国的自由和轻松。中国教育跟中国的大环境一样,还是以压力为主导。
在一个人的早年,如果有更多的培养兴趣爱好的机会,无疑对今后的发展奠定一个好的起点。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教育没有国外教育优越。
但发现自己的激情是需要尝试和时间。也就是说我们要经过一个探索的过程,才能找到我们的兴趣,而不是我们理所当然的认为:兴趣是美好的遇见。用画画打比方,也许一开始你只是不排斥画画,觉得画画还挺有意思,你试着开始画,坚持做下去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你的信心收到打击,但是跨越了这个阶段坚持了下去,你才渐渐的发现自己变得不一样了,现在你才说自己有点享受画画这件事情。同理,在培养孩子兴趣爱好的过程中,也不是一帆风顺。ta也会畏难打退堂鼓。这时候家长的引导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压力本身不是坏东西。学会与压力共处、把外在的压力转化为内在动力是每个孩子成长中要面对的关键问题。
身处中国的孩子,也许成长条件的限制,错过了探索自己兴趣、热情的黄金阶段,但是在他们可以在任何年纪开始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如何超越自己的局限,如何在我们的起点上快速的成长,也是我现在面临的问题。可以说,无论处于哪个阶层,什么起点,都享有平等的成长的空间。成长面前,人人平等。对于早已认同了成长>成功的我们,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对自己出身的不满,只是我们还没认出属于我们独特的挑战罢了——只有勇敢的面对我们的局限和挑战,才能发现藏在背后的恩典。
也许我不能给孩子多高的起点,但是我在用我的行动告诉她:妈妈也一直在努力,从没放弃过探索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唯有如此,才能打通现实和理想之间的桥梁。
荣格说:什么是良善,高度承受痛苦的能力就是良善。什么是邪恶,邪恶即是不接纳生命的不完美。
苦难使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