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分两类:一类文学性。读这类书是兴趣所致,越经典的作品对文学素养要求越高。不必强求每个人读。
另一类非文学性,主要是实用工具书,以实用性为评价标准。能激发读者改变、行动,就是成功的书。
《好好学习》就是这类中非常成功的书。
《好好学习》里大多数观点并不是第一次听说,但把这些理论/观点做一次全面系统的梳理,并进行深入的探讨,确是第一次。
我们从出生牙牙学语开始,工作中继续专业学习,一辈子都伴随着学习 ,尤其是当下高速变换的时代,学习成了必备的技能。
可是有多少人想过我们为什么学习?我们要怎样学习?
我想到过这个问题,却没想到答案。这本书就是告诉你how to do。
这么说还是有些抽象。换一种讲法就是这本书告诉你一些基础性的思维方式、用以指导你进行决策、解决难题,走出困境,从而提升自我。
书中提到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反思”,通过反思校正“假设”,改变“底层思维方式”。这和自己悟出的“认知疗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认知疗法”是心理学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即通过回溯过往,更改错误认知,进而改变行为。比如治疗成年人的心病。一些成年人由常年心病导致非常态行为,这个心病就是俗称的心理阴影,可能是病人在幼年时遭遇重大创伤,造成扭曲的认知,从而导致怪异行为。在长期得不到纠正的情况下,造成成年后的病态。治疗师需要帮助其回溯过往,重现当时情景与感知,改正认知,从而改变行为。
将这一方法扩大,比如改掉“一回到家看电视而不是写作业”的坏习惯。人的行为都是由意识/潜意识控制,不良行为背后是被忽略的潜意识。
“回到家——看电视”行为链背后,可能是行为初次那一天很累,回到家第一反应是休息,以补偿白天高强度学习的付出,而休息最便捷的选择是打开电视。
所以完整的行为链是:学习累,需要休息——好不容易回到家——休息一下,看电视吧——得到放松愉悦—(反馈给大脑)—看电视真爽
在行为反复几次后只剩下“回家看电视”的行为模式和“能得到愉悦满足”的错误认知(最初的需求是休息)。长此以往又得不到校正,最后变成坏习惯。
(“看电视得到愉悦满足”并不是一个错误认知,这里说“错误”是基于学生需要用最快的时间干掉作业的情景,相对来说,这种认知造成拖延作业的坏习惯)
通过认知疗法形塑高效率的行为模式。这和刻意练习通过改造心理表征塑造行为模式是一个道理。也是成甲就总结出的“反思”,改造“假设”。切入点不同,目的一致。
为什么学习?各人目的不一。怎么学习?方法值得借鉴。
作者梳理了这么多方法和思维方式,最后都回到认知深度/效率这一块。《好好学习》这本书的价值所在就是串联起各种思维方式,打通知识阻塞,提高认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