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扫描了一下大脑,
看到里面有一个小猴和一个小人,
他俩一直在争夺控制身体的方向盘。
小猴儿代表感性,小人代表理性;
小猴儿代表系统1,小人代表系统2;
小猴儿代表潜意识,小人代表前意识。
一个人的时候,
小人像是变成了家长,
小猴儿就像小孩子在家一样。
一直被小人批评、数落、定规矩,
升级版本就是写反思日记,写保证书,
甚至两指并拢,对灯发誓:要是再……
可是一旦遇到人,碰到事儿,
小猴儿跟一群小猴儿发生链接,
没办法,谁让人是社会性动物,
况且已经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
意识之外的环境就对小猴有更大的影响。
能不用脑,就不用脑。
昨夜的顺从,只为今日今时的反叛,
那叫一个爽:去他妈……
誓言连同灯炮一并碎掉。
又是一个人的晚上,又是一番焦躁,
又是一通无声誓言,又换一个灯炮,
又点亮了生活平凡下去的航线轨道。
这就是自我教育的迷思……
《教养的迷思》提到儿童世界的三大原则:
1.多数裁定原则
2.啄食次序原则
3.组间对照原则
这不也是小猴儿融入世界的重要原则吗?
尤其是现在的社会瞬息万变,
一切都在流变成新的丛林时代,
这三大原则显得更为重要。
由此产生了爆款的产品,如:马桶盖,
一夜爆火的网红,如:温婉许静婉,
还有爆发的知识付费,如:得到、混沌。
这也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突破口。
给我们的小猴儿找到适合成长的环境,
以前为了好的学习环境“孟母三迁”,
现在有网有手机 “吖母三千迁”,
那也是抖抖小手的事儿。
在新丛林时代找到一个个兴趣部落,
和同频的伙伴“多数裁定”,
一起学习,探索,,冲锋……
在社群里不断提升“啄食次序”,
升级,迭代,小白变大咖……
不断强化“组间对照”,提高“朋友系数”,
更好的实现自我成长,融入世界。
最后让我们放下焦虑,做好自己,
享受和“小猴儿”在一起的时光。
教育孩子从自我教育开始,
享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