婉仪是我的小学同学,她应该是记不得我了。
事实上,我们只是做了四年的小学同学,她不记得我也很正常。
四年级我和她一起参加镇上小学尖子生的选拔,一个村小大概会选择两人去镇上读书。
我不太清楚她考了多少分,只知道那一年我们学校8个候选人只有她通过了考核。
再后来,六年级的她参加了市里的初中生重点培养班,只会在各个镇中心小学里选拔人才。
当我开始到镇上读初中的时候,她已经从镇中心小学升到市里的重点初中读了。
整个市里只有那么2个班,这重点培养的初中,必然是各个镇上实打实的学霸,有钱也进不去的。
三年后的高中,她基本就是直升市里师资最好的高中。
而我还在镇上苦苦挣扎,在第一第二志愿上反复推敲。
后来关于她的消息是越来越少了,尽管我们只是隔壁村,相隔不远。
幸亏家里也不太认识那条村的人,父母也不是很看重成绩的人。
不然,我的整个求学生涯都必然活着和她的对比中,在被碾压中度过。
在与她们同村的同学见面时,偶尔会提起这么一个风云人物,听说现在也还没有毕业。
因为她选择了医学,本硕连读,博士,中间可能还有出国交换等。
很多人说高考是人生的分水岭,事实上,我和她的分水岭从小学就开始了。
我们的师资配备,从五年级就开始断层了。
每年大家都关注点都放在高考,其实中考比高考更重要。
我所在的城市,是广东省中考最卷的城市,低于610分,连普通高中读不了,只能去读中职。
总分才720分,普高最低分数线就要600分。
而我的老家,广东一个唯一五线城市,普高最低录取分数线是480分。
才读初一的表弟已经开始有了成绩焦虑,害怕没有高中读。
从前,如果你愿意交一下赞助费读个高中应该也是可以的。
现在,有钱也未必能够进入公立高中。
能考600分的孩子怎么会差,可是她们的未来已经没有更多选择了。
想起来前几天在火车上认识的江西小妹妹,才16岁,独自一个人去湛江找同学,然后预估自己没书读了,打算就直接在湛江找份工作,步入社会。
又想起了之前的某凰电台主持人问一个山区小孩:“你是不喜欢吃肉吗?怎么这么瘦?”
脱口而出想问的那句:“怎么不读高中呀,这么小出来工作干嘛?”硬生生的咽回肚子里,只是嘱咐她一定要注意安全,有什么不对劲的马上报警或者联系家人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