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夜观天象,皓月当空,略有繁星,想必次日或有晨曦。当下决心次日早起,拜访久未访问的外滩,完成新年里的一个小想法。
其实,繁忙的城区,清早有别样的清净,记得以前偶尔大早路过人民广场,闻鸟语有花香,很是惬意。人在放松时气色好,城市亦然。
7点不到走出南京东路地铁站,向东望去,一抹云彩渐红。早上的南京路,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但也不冷清,大叔大妈们在步行街上撒开胳膊太极早操,相比居民区附近的公园,更为宽敞。喧闹终日的南东反而有丝难得的温柔和有趣。不多逗留,早晨的时光总是最宝贵的,不管是在被窝里还是马路上。
南京东路向东至外滩,便是大名鼎鼎的和平饭店,也就是上海滩传奇色彩沙逊大楼。绿色的尖顶十分具有辨识度。线条简洁,大气美观,安静地在外滩C位,坐看这个海纳百川风起云涌又不失风花雪月的城市。
清晨的中山东一路,不免引人忍不住找机会在马路中间拍照。但最美的,还是在外滩墙边的风景。行走于外滩,无疑就是上海宣传片的4D展现。有老道的小老外美女赶早在外滩疯狂留影;有利用外滩无天线娴熟放飞风筝的老人;有挥舞着旗帜/行头专业奔跑的人;有行云流水的太极团队,还有长枪短炮蹲点的摄影团队,各自成景,各自辉映。相比于白天清一色观光的人,想必外滩也很享受此时的小我。
如果要给中国一个建筑icon, 那多数人一定会想到长城一样,外滩建筑群一定是一部分人想到的,另一部分或许会想到东方明珠。而外滩恰恰是能兼顾2者的最佳地点之一。
其实外滩的建筑风光,坐西向东看陆家嘴建筑群是极好的,而背靠的万国建筑群,更是在国内难寻第二。如果说上海是没有历史的,听起来让人有些不服(现在可以去松江的广富林看一看),但一对比中原文化,几朝古都,那是讨不到半点便宜。上海的文化精彩的开始点,就是从开埠起,租界、犹太人、美国人、英国人、法国人、印度人等等各色人群在上海的淘金史,无意中上海积淀了部分物质基础,由此更是形成了文化。尤为幸运的是,如今走在上海的街头,从一栋栋建筑依然能感受到当时,来沪淘金的各路枭雄对这个城市的喜爱,或许一开始他们尽尽从各自家乡落魄浪荡于此寻求翻身的投机机会,或是趾高气昂来复制财富,但这些都不妨碍,他们逐渐喜欢上这片称为上海的土地。这边是上海的魔力。
万国建筑群充分展现着20世纪初最潮流实用的建筑,但每栋不同,各有风格。迄今延安路、愚园路、淮海路的建筑仍能辨别出当时不同租界的风格,但让人感叹欣喜的是,即便风格不同,这些建筑仍然比现在设计的很多建筑区块来得不违和,富有美感。随着时间的沉淀,更是承载起厚厚的人文气息。外滩更是如此,从中山东一路,纵向走入北京东路、南苏州路、北苏州路,或是平行于圆明园路、虎丘路、四川中路等,总能发现一些商用、民用、教会使用的建筑。清早在小马路七兜八拐,虽然无法进门参观,但更容易仔细地看到建筑的外部结构,只恨手中缺本一一对照的简介。最直白的知识莫过于洋行、银行的科普。倘若一一对照旧时今日的名字,好比现在诸多国际财团的科普。
比小马路更小的是弄堂。藏在虎丘路中,现今仍然保留不少老(美)式居民住宅群,相比于上海人一直以来捉襟见肘的鸽子间。这些建筑的过道十分大气。在这样的建筑中,仍然保留着4‘50年代老上海人的生活方式,如今看起来陈旧,却是另一种高档了。
约莫9点多,饥肠辘辘速速巡家早餐,只是太饿不愿意再去云南路或广东路觅食。早饭后,又有了精神。在九江路转时,跟着一群扛枪的叔叔阿姨进入了现今东亚银行在上海的总部。东亚银行在这栋老楼中,辟出一楼二楼用于历史展示,一楼呈现了上海滩银行历史、证券、楼宇的介绍、旧时金库结构。二楼回顾了香港货币、金融的概况。一段金融往事和知识在真迹和仿品中交相走来。立足独特,设计用心。好似当天的一个大彩蛋。天道酬勤。只是这么早起来一会,收获斐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