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僧
唐朝有个叫石宪的人,祖籍太原,以经商为生,常往来于山西雁门等地。长庆二年,他行走在雁门关附近的大路上,时值盛夏,天气炎热,他走的汗流浃背,恐中暑,便到一棵大树下歇息。
因觉有些困乏,便背靠着大树闭目养神,迷迷糊糊,觉得有人靠近,睁眼一看,见是个僧人,那僧人面貌怪异,双目如蜂,穿着一件褐衣,正笑眯眯的看着他。
石宪乍一见到那人吃了一惊,僧人说道:“施主不要怕,我在五台山南边修行,那里出尘绝世,清幽僻静,有密林遮阴,有池水消热,实乃乘凉避暑之胜地,距离此地不过三五里路,施主何不与我一同前往?而且我见施主身子倦乏,有气无力,似是中暑之兆,此地炎热,如不随我去,倘若因此而病情加重,危及性命,岂不悔之晚矣!”
石宪当时觉得身子确实有些不适,见僧人劝说,便答应了。两人往西行了几里路,果然来到一处密林,进入密林深处,便见有一潭池,池中有一群和尚正在洗澡。
僧人说道:“这是玄阴池,我的徒弟们正在里面游泳戏水,以躲避炎热的天气。”说罢便领着石宪绕池而行,石宪望着池中洗澡的众和尚,越看越觉得不对劲,走着走着,他忽的怔住了,心中大骇,他终于明白自己刚才为什么会觉得不对劲了,这些水中的和尚,相貌竟然都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他们都长得一模一样。
眼前这诡异的一幕让他头皮发麻,他缓缓扭头望向僧人,僧人脸上露出一抹诡异的微笑。“施主可愿听我徒弟们诵经?”僧人说道。
石宪此时已经被吓蒙了,哪里还说得出话来,还没回过神来,就听池中众僧一起念起经来,声音聒噪刺耳,吵得人头痛欲裂。
过了约有一顿饭的工夫,一个和尚从池中上来,拉住石宪的手说道:“天气炎热,施主快与我一起入池中凉爽凉爽吧,千万不要害怕!”
石宪感觉他的手冷冰冰的,不像是常人之手。
他想要拒绝,却不料那和尚手劲很大,将他拉入池中,石宪刚一下水,顿觉河水冰寒刺骨,不禁大叫一声,惊醒了过来,发觉自己仍蹲坐于大树之下,而先前发生的一切如梦似幻,不知真假。
他站起身来,发觉自己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仿佛刚从河中出来一样,浑身冰冷,不停的打着寒颤,很是难受,像是病了。
此时已是傍晚,他急匆匆的赶路,终于在天黑之前抵达了一个村子里,寻了一户人家住宿,翌日,他感觉病情有所好转,便继续赶路,走着走着,听到道路两侧不时传来蛙鸣声,开始的时候并未在意,后来越听那蛙鸣声越是熟悉,忽想起这不正是先前池中那群和尚发出的念经声吗?
他于是寻着蛙声而行,来到一处密林,他惊讶的走进了那熟悉的密林里,来到密林深处,果见有一潭池,而池中青蛙甚多,蛙鸣声此起彼伏,一如先前的聒噪。
“这些青蛙可以变化形体而惑人,难道不是精怪吗?”石宪遂将池中青蛙尽数杀死。
译·《宣室志》
鬼卜卦
唐朝有个叫柳少游的算命先生,卜卦非常的灵验,闻名于京城,许多达官显贵都是他的座上宾。天宝年间,柳少游已是暮年,垂垂老矣,疾病缠身,他便很少再与人卜卦,家中也渐渐冷清了下来。
这天傍晚,他家中响起了久违的敲门声,随后屋门被推开了,从外面走进来一人,那人手中拿着一段缣帛,入拜柳少游。
柳少游正盘膝而坐,垂首闭目打着瞌睡,年纪大了,精力不济,就连白天都困乏的很,他并未抬头,只是开口问来客登门所为何事!
来客轻声说道:“先生卦术无双,可窥人祸福,测人命数,我今日来,是想要请先生为我卜一卦,看看我还有多少年可活,现有缣帛一段,聊表谢意。 ”
柳少游还是没有抬头,他缓缓睁开了浑浊的双眼,从旁边拿签起卦,须臾卦成,柳少游叹息说道:“此卦大凶,你日暮将亡。”
言罢,柳少游抬起头来,他望着来客的面容,一阵恍惚,来客的那张脸,似乎是在什么地方见过,看起来很是熟悉,然人之暮年,头脑中混混沌沌,却一时又想不起来。
来客闻言哀叹,面露哀容,请求要碗水喝,柳少游便喊仆童端来一碗茶水,然当仆童端着茶水进来后却怔住了,因为屋中竟有两个主人,两人相貌一模一样,甚至连穿着都一般无二,他不知该将那碗茶水递给谁。
正茫然无措之时,柳少游指着来客让仆童赶紧递茶。来客喝完茶后便告辞离去,仆童送客出门,见他出门之后便消失不见了。
柳少游这会儿才想起那来客的容貌,不正是自己吗?而那来客,正是自己的魂魄啊!他竟为自己的魂魄卜算了一卦。
他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望向来客拿来的缣帛,竟然化成了一张黄纸,遂叹息说道:“魂魄离身,我怕是命不久矣。”
他让仆童将他搀扶到了床上,躺下后闭上了双眼,等待着生命的终结,日暮之时,他果然死了。
译·《广异记》
狐祸
唐朝贞元年间,江陵有个姓裴的少伊(官名,府州的副职),名字叫什么已经无从考证,他有个十多岁的儿子,聪慧好学,十分有才华,加之相貌堂堂,深受裴少伊的喜爱。
但后来不知怎么的,这孩子得了怪病,每日昏睡不醒,遍访名医而不可治,让裴少伊很是心忧。
一日,门外来了个姓高的术士,说自己在南山修行,擅长方术,听闻裴家公子患病,特来相助。
裴少伊听了非常高兴,赶忙将高术士请到家中,让他给孩子看病,高术士看完之后说道:“此子并非有疾,之所以昏睡不醒,乃是有妖狐作祟,你不必担心,我有术法降妖驱邪,让此子痊愈。”
说完他便设坛做法,舞剑驱邪,一盏茶的功夫,其子便从床上坐了起来,说自己的病已经痊愈了。
裴少伊大喜,对高术士称赞不已,又设宴款待,并赠以厚礼,高术士离开的时候说道:“此子还未完全康复,我以后会经常再来。”
高术士离开之后,裴少伊发现儿子虽然不再日日昏睡,但却变得疯癫起来,时哭时笑,时而自言自语,时而呆坐良久。
过了几天,高术士又来了,裴少伊赶忙将儿子的病情告诉他,高术士说道:“你儿子的魂魄被狐妖所摄,现在还未回来,不过你不用担心,有我在,过不了几日他的魂魄就会回来的。”
裴少伊相信了他的话,焦急的等待着儿子魂魄归来,过了几日,门外又来了一个姓王的道士,说自己擅画符箓,有降妖除魔之术,“听闻您孩子患病,特来相助。”
裴少伊赶忙将他请了进来,把他带到孩子的房间,他看了看孩子,顿时大惊说道:“贵子乃是被狐妖所祸,如不赶紧医治,恐怕会病情加重,命丧黄泉。”
裴少伊听后惊道:“果然是狐妖作祟!”于是他便将先前高术士给孩子看病之事讲出。
王道士听后笑道:“你怎知高姓之人不是狐妖呢?”
裴少伊大骇,恳请王道士一定要帮助自己。
王道士遂画符诵咒,祈禳驱邪,法事还未做完,高术士忽然闯了进来,对裴少伊呵斥道:“你儿子病情尚未痊愈,为何又引狐入室,让他在此作祟?殊不知他便是那祸害你儿子的邪祟!”
裴少伊听后吃了一惊,“王道士才是狐妖?”
王道士这时也不甘示弱,指着高术士破口大骂:“你这妖狐竟还敢来,胆大如此,岂不怕我?”
两人唇枪舌战,争吵个不休,裴少伊望着两人,亦分辨不出谁人谁妖。
这时外面忽响起敲门声,家仆开门一看,见来者是个僧人,僧人双手合十,施礼说道:“我听说你家主人公子被妖狐所惑,性命堪忧,特来降妖,快去禀告你的主人吧!”
家仆赶忙回禀了裴少伊,裴少伊快步来到僧人面前,将家中发生的事情详细告知,僧人笑道:“两人皆狐妖,孽畜幻化惑人罢了,却骗不过我的眼睛,降服他们又有何难?”
僧人言罢便进了大门,高术士与王道士两人见到僧人,亦不惧怕,辱骂说道:“你一妖狐,怎幻化为和尚骗人?”
僧人呵斥道:“你等狐畜当老老实实躲于荒郊枯坟之地,安敢扰人作祟?”
两人闻言大怒,一齐扑向僧人,三人打成一团,打的难解难分,裴少伊很是惊恐,家中仆从亦是惶恐不已,但都没什么好的办法,只得躲在门外等待,只听得里面打斗之声不绝于耳,嘶叫声此起彼伏。
时至傍晚,里面才渐渐没了动静,开门一看,见地上躺着三只狐狸,奄奄一息,动弹不得,裴少伊将三只狐狸尽数杀死,其子没过几日便痊愈了。
译·《宣室志》
预言
历阳县有一个老妇人,为人本分善良,一天有个穿的破破烂烂的乞丐上门乞讨,老妇人心怀善念,便帮助了他,让他吃了顿饱饭。
乞丐很感谢,临走时告诉老妇人,让他常去县衙看着点,如果见衙门前有血,便跑到山上避难。老妇人很奇怪,问乞丐为什么这么说,乞丐却闭口不言,辞别而去。
老妇人虽然不明所以,但还是听从了乞丐的话,每天都要去衙门看一看,衙门里有个看门的差役就很奇怪,问老妇人为什么每天都来。
老妇人就把事情告诉了他,差役大笑,说老妇人被乞丐骗了,老妇人却不相信,还是每天都去衙门前查看。
一天差役忽然想要戏弄一下老妇人,便将鸡血滴撒在衙门前,老妇人见到之后便携带着家当上山避难,并劝告附近的人也上山,但却无人听从,反而认为老妇人精神有问题。
当天傍晚,大雨倾盆,附近山洪暴发,整个历阳县塌陷成湖,即为当今历阳湖。
译·《独异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