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五常先生的《经济解释》读来颇有收获。暂时不甚明白的概念部分梳理如下一起进步。
租值消散(The Theory of Rent Dissipation)是作者在研究产权以及制度的选择的时候进一步阐明的概念,核心是:本来有价值的资源或财产,由于产权安排方面的原因,其价值(或租金)下降,乃至完全消失(维基百科)。
交易不只是买卖东西,而应该看到其背后是产权、权利的交换。如果这么看,那很多问题就会迎难而解。
租值可以理解为额外收入,也就是在边际曲线(投入=产出)内的部分。举个例子,一条路好,但是窄,另一条路坏,但是宽。在好路没有清晰产权界定的情况下,没人收费,那么就会大家都去好路,而不走坏路,于是造成拥堵。这样,好路的价值优势相比坏路,就完全消失了,这就是租值消散。
但如果引入了产权,也就是说,好路归私人所有,那么私人会对好路进行收费,这样就迫使没那么愿意支付费用的人走坏路,而愿意支付的人走好路,于是租值消散就不见了,问题得以解决。
还有的例子就是作者提出的政府限价的问题。市价7元的产品,政府规定只能卖5元,那少的那2元并没规定产权。这时候为了得到产品,会造成排长队的现象。而排队并不会提高社会效率而是降低了效率,这就是租值消散。同样的道理,不少经济学家用来解释春运车票一票难求的现象:应采取差别定价,让更需要的人能够价高者得,会降低春运买票的成本,也能解决一票难求的问题。
所以,市场是唯一不会导致租值消散的,也就是,需要市场定价。
消散是竞争引起的,如果是鲁冰逊一个人的孤岛,根本不可能存在消散,因为完全没有竞争,收入全部等于租值。但现实生活中根本不可能存在这种一人社会。
作者简单总结如下:(详见卷二p242)
1、价值或收入没有权利界定,导致以排队轮购的时间浪费来取代价值,是租值消散,跟公海捕鱼的租值消散完全一样;
2、排队轮购的租值消散明显是一种交易费用,也是制度费用(关于交易费用,详见卷二p231);
3、所有租值消散都是交易费用或社会费用;
4、租值消散的行为不限于排队轮购,所有因为权力界定不明确的竞争带来的租值下降都是;
5、以排队轮购为例,如果所有排队的人的时间成本相等或相近,总租值消散会比这些人的时间成本差别大的情况高(意思就是如果情况1你的成本跟我的成本一致,情况2你的成本跟我的成本是有差距的,那情况1的总耗大于情况2的总耗)。时间成本最高的排队者是边际的“排客”,对此客来说,价值权利没有界定的那部分租值是全部耗散了。时间成本较低的被成本较高的保护起来,可以挣取一点价格管制赠予的租值,但这是假定在价格管制下产品或服务还会继续出售。
学了有什么用:
1、区别对待自己的需求。不再认为“时间多的是”,而是把时间也算做自己的成本(或用于交换的价格),在必要的时候,用钱买时间;
2、多学学经济学的思考方式:就像作者提出的,经济学解释某个现象是“为什么”,工程学解决“怎么做”,伦理道德则研究这个现象“好不好”。所以不应该只从伦理的角度看经济学家提出的观点。经济学不说对错,不说好与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