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下了几天秋雨之后,昨天的早晨终于放晴了,整个公园都被幽谧的香清香笼罩着。当我伫立其中闭眼细嗅的时候,偶尔会觉得飘然不真实。但这,的确存在于人间。
那就静默片刻,享受神定心宁,当我睁开眼睛,忍不住踮起脚伸出手与片片树叶来次亲密接触,那个瞬间,整个人儿一下子放松下来。
走走停停,看到万物在园中得到活生生的生命和绽放,这是种万物齐荣的美。不管这个世界未来会发生什么样巨大的变革,科技创造出什么样神秘的奇迹,充满奥秘的自然世界总是能激发好奇心,我期待找到一把打开植物世界大门的钥匙。
当然自然并非只能在自然保护区或者野外,事实上公园和植物园都是认识植物的好去处。
我经常在公园里捡各种落叶,认识它们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生长周期呈现出来的样子。收集干了的果实,游山时捡到的甲虫金属光泽的壳,都是我心爱的自然趣味。蹲下身子仔细观察各种细节,这种微观的角度往往是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
每次从自然界收集的素材,我回家后都会把它们装入画框,并开始绘制创作,开启一种个性化的灵感生活,时刻感受到人和周遭世界的关联,常常与之对话才能体会到真正的乐趣无穷。
记得有朋友曾好奇地问我怎么查找一种植物的名字呢?教你三招:1.拍下照片后,后寻找当地出版的植物图鉴进行比对;2.拍下植物照片后,登陆中国植物图像库;3.搜索下载中国植物志专业版App,随时查证。
有时候,阳光、植物、花朵、草地、馥香、公园,都是能让你心底清澈和宁静的精灵。 艺术教育的本质在于先来到真我,然后用释放的心融入自然,再来到真人。当食物自足与精神饱满之后,便有更多自由来做一些好玩的事情。在大自然中聆听鸟鸣声、流水声、树叶的摇曳声,从大地取材,用枝条、落叶、石头创作,在与自然的共生中往往能收获简单朴素、知足常乐的心。
也许你会好奇,当我们谈论植物的时候,到底在谈论什么呢?
有人问:植物之于人类,究竟意味着什么?花园里的装饰品、餐桌上的美食,抑或是花瓶中的芳香剂?这些答案都没有错,不过,在植物学家眼中,植物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却不仅仅只有这些内涵。
中午细听植物学家钟扬教授在一席的演讲:为了“末日方舟”,我在西藏收集种子。他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自己通过收集一颗颗普普通通的种子来造福苍生的追求和故事,让我内心震撼,久久不能平静。
“不是杰出者善梦,而是善梦者杰出”,钟扬教授曾说过的这句话是对他一生最好的注释。
他甘愿从上海搬到西藏,十几年间走遍青藏高原条件艰苦的高海拔地区,只为了收集一些可能上百年后会对人类有用的植物种子,因为这些植物一旦消失,就再也挽救不回来。
他说自己是为了种子“末日方舟”而行动,而他帮助西藏培养博士生和植物学研究者则是在“播种未来”。
演讲中钟杨教授提到的关于湖北猕猴桃怎么变成新西兰“奇异果”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原来猕猴桃在新西兰取得成功是来自中国的一个植物的基因,一个植物带过去了,成了我们广义上的“种子”,我们叫植物种质资源。
我想,相信/创造/纪念,这便是对美好最深层的尊敬。
我们一直在自修如何变得美好,其实变得美好拥有最简单的法则:看见与发现美好的眼睛 / 勤劳初心的创造力 / 懂得纪念与尊敬万物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