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加班回去坐出租车还被司机调侃:你读四年大学出来还没有初中毕业的人工资高,读大学有什么用呢?
想想我每个月拿的拿点钱,我竟无言以对。
为什么要读大学?一个人这样问,可能是发牢骚;一万个人这样问,就是社会问题。
现在这样的声音此起彼伏,究其根本不过是在质疑读大学的价值,说白了就是能不能让我们通过读大学获得一些东西,比如钱。
我罗列了四点来说明这种社会声音出现的原因:
读书的目的出现问题
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代考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高考就是人才选拔的一种手段,并且相对来说比较公平。人们因此经常忘记大学的本质,把拿到文凭当成了读大学的目的,也对大学提供社会地位配置的作用无比期待。
在如今社会,文凭代表着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我们常说文凭是一块敲门砖,因为对招聘市场来说没有办法快速判断应聘者能力的大小,这时就需要一种凭证来做最初期选拔的标准,高等教育文凭就是这种凭证。
实际上,现在的大学不可能直接给学生工作和社会地位。一个人选择读大学,根本意义在于学习能力的培养,用这样的能力使自己进步。试问一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到哪里工作不能适应?
人才过剩
以前哪个家庭出现一个大学生,都是光耀门楣的事,令人羡慕。现在情况改变了,教育普及程度在提高,这是一个遍地都是大学生的时代,人们对大学生的评价逐渐降低。作为大学生个人来说,考上大学的荣耀感也减退不少。
从上图可以发现,全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一直在增加。每年都有几百万毕业大军涌入就业市场,造成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市场就成了买家市场 。如果每个人都有文凭,那么文凭也就不再是可以让人脱颖而出的利器,所以目前大学文凭含金量确实不高。
知识不是财富
在隋朝时期,人们认识了知识的重要性后,大大小小的学院、私塾便如同雨后春笋一搬,瞬间覆盖了中国的大江南北。
而一大堆知识渊博的穷人,也摇身一变成了受人尊重的先生。而在知识经济时代,一所所专门培养教师的师范学校也出现了。
目前的社会形势要想实现知识转化为财富相当困难,知识在大幅度地贬值,让那些本想通过读书去改变命运的家庭大失所望。当然也有通过知识改变命运的,成功的人毕竟是少数。
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父母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日夜劳作,东拼西凑借钱供一个大学生读书,为的就是有朝一日孩子能出人头地。然而四年之后,不仅背负了万元债务,靠读书改变命运的愿望在残酷的就业形势面前化为泡影,他们是不是会对读大学产生失望甚至埋怨的消极情绪?
我国农村人口众多,这种消极情绪一旦扩散开来,影响的就不是个别家庭的观念了。
时代发展
每年的毕业生数以百万计,而专业对口的工作就那么几个,想要学以致用,几乎没那机会。在这种情况下,不改行就等于失业。
而如今互联网行业的崛起,衍生了很多新兴岗位。比如:网络主播、微信客服、新媒体运营等等。也有不少专门为企业提供信息化推广服务工作的企业,专门招聘负责微客服、微支付、微商城等的工作人员。
因为是新兴岗位,传统大学没有相关专业,所以这些工作不要求大学生是否有相关专业背景,只要愿意学习、有悟性,并了解互联网行业便可以进公司,公司会进行培训。
于是很多人觉得自己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毫无联系,那么读四年大学意义何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