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惯了正能量,我今天特别想讲一些负能量的东西。
今天,我在一个公众号里看到这样一篇文章:《比死更可怕的,是从未精彩的活》。
文章里提到了这样一个实验:美国新闻网在纽约街头立了一块黑板,要人们写下人生最大的遗憾。人们所写的,往往都是错过了什么、没做过什么。然后文章一转,提到何不现在就向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去弥补当年的遗憾,毕竟做了也许需要很久,不做,时间也会自然地走到那一天。
这个观点很积极,但也是老调重弹了,只是这许多年来,知道的人太多,做到的人太少罢了。怯懦的、安于现状的、懒惰的、客观情况太过艰难的……说起来容易,现实中却有太多的原因阻挠着人们的步伐。
在这一方面,最大的榜样当属76岁开始绘画的摩西奶奶,以及受她影响弃医从文的渡边淳一,但我不想讲毫无用处的鸡汤,不是每个人向着自己的梦想去努力都会成功,失败者远远多于成功者,并且比率大得惊人。
摩西奶奶和渡边淳一能够成功,他们的努力与热情必不可少,但还有一点是大家常常忽略的:那就是天赋。这个世界上最被人夸大的美德,大概就是努力了。大家都说,我们的努力程度还远远没有到达拼天赋的地步,似乎只要勤快一点,就可以很容易地到达一个比较高的程度。
然而现实真的如此?自歁歁人的笑话罢了。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们的确远远没有达到拼天赋的地步,但他们努力了,很有可能也就是那么回事儿。人们念念不忘爱因斯坦那句“成功等于99%的汗水+1%的天赋”,却选择性忽视了后半句“但那1%的天赋比99%的汗水”更重要。
拼命努力或许能够让你做到不错的地步,但想要顶尖,就非得有天赋不可。
回想我的青少年时代,深深印在脑子里的,似乎只剩下“苦读”二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少年用功时。结果怎样呢?练习册一套一套的做,一摞一摞地码,于数理化上,仍然一窍不通,我羡慕其他同学的一点就透,回去便一夜一夜地苦熬,刻苦到自虐的程度,最终成绩也就是那么回事儿,倒是我只用平常功夫学习的文科,比较轻松地就可以拿到前几名,你跟我说我在理科上的努力还没到达拼天赋的程度?你信吗?我信吗?就算再来一回,也不过就是如此了。
不独数理化,其他方面我也常觉力有不逮,但我总是不能甘心,总是在不停学习。天赋决定上限,努力决定下限,我总得尽量离下限越远越好啊!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一段话,说人生成长有三阶段,第一阶段是认识到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时候。第二阶段是发现努力不能解决所有难题的时候。第三阶段是明知解决不了,还愿意去努力的时候。
我想我早就已经到了第三阶段了吧!
我想说,不是所有努力都一定能见成效,天赋很重要。我也不想违心地说,只要努力了不留遗憾,没有成效也很好这种毫无用处的废话!
只是这世上不能把握的事情太多,能把握的太少,所以每一分每一毫,都要牢牢抓住。
如果发现了自己的天赋,那当然最好,如果没有发现,也不能放弃。
每一天,我都认真读书、努力工作、学习自己喜欢的和不喜欢却必要的知识,每一天,我都在与自己搏斗,争取把事情做到最好。很累,但我乐在其中。或许我永远不能达成自己的梦想,但如果能慢慢地近一些,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