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圆圆:
今年的9月10日是第34个教师节。我们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犹如“一张纯净”的白纸,在一路的成长过程中,你我身边,总有这样一群人,温暖又坚定,平凡又伟大,给人以美好,予人以希望,助力我们描绘出美好的未来,他们就是老师,是在我们人生前二十年光阴中,甚至比父母陪伴你更多的人。古人韩愈在《师说》中是这样描述老师的: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意思是:每一个学习的人都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义、教授学业、解答疑惑的人。
如今,对“教师”的新版解读是教会我们:孝(品德)、攵(文化)、刂(思辨)、帀(价值)这四种东西的人。
借这个教师节,让我们一起来开启对“教与学”的认知吧。
一、师之道、德为先——尊师重道、谦卑感恩
圆圆,无论古今对“教师”一词如何解读,均把“道”放在首位,“道”其意有二:其一是万事万物的自然规律,其二是人文社会的道德规范。所以“重道”就是让我们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尊重伦理道德,尊重法律法规。而“尊师”就是要尊重一切能够让我们学习成长的人,正所谓: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一个人都有其强项和优势,学他人之长,补己之短,心怀谦卑与感恩。人生三立中:“立德”便是其一。
二、学之业,理为先——读书明理、立学立身
圆圆,授业释义为:传授以学业、技能,这里的技能是指能够使学习者适应生活、适应社会的各种技术、理论及文化知识。正如同当今的教学体系:无论是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都是在教授与学业和技能相关的理论及文化知识,但面对这个变幻莫测的时代,可以说两年前学习的东西可能就意味着“过时”了,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读书呢?故宫里有一副雍正皇帝题上书房(皇子读书处)的对联我想给予了我们答案:立身以至诚为本,读书以明理为先。学习与读书的用处,应该是教会我们去学习每一门学科的“道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此外古人欧阳修也倡导:“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把“读书”当作立学之本,从而培养出“终身学习”的好习惯,可以让我们和这个时代与时俱进,并通过“立学”得以“立身”。
三、思之惑、辨为本——好奇质疑、批判创新
圆圆,人类的进步均来自对万事万物的好奇与思考,其最明显的表现便是我们会在思考的第一阶段“好奇”中不断的想问:“为什么?”,而那个属于你的“十万个为什么”的阶段,在不久的将来便会出现。而经历了第一阶段好奇之后,我们便开始了学习和探索,我们由此进一步了解现有的知识和理论,而在该阶段,因为“有思”,所以“生惑”。特别是当我们基于自身对事物的观察及理解,开始对过往前辈们总结提炼的知识与理论,由“生惑”而进入了思考的第二阶段“质疑”,我们可能会认为或觉得现有的知识和理论并不全面或假设局限等。随后,当我们的知识积累越来越多,当我们的思考越来越深度,我们便可能逐步形成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这时在“勇气”的作用下,我们开始迈向思考的第三阶段“批判”。最终,当我们学会“批判”时,也鼓舞着我们为发展思考的第四阶段“创新”而努力,以“明辨”为本,辨是非、辨好还、辨善恶、辨利弊,从而从全局或体系的角度创新出更优的知识和理论,指导实践。通过“创新”为自己思考的历程提交一份“立言”的答卷,这也是由“学”转“教”的基奠,毕竟我们每一个人至少在为人父母之日,便是为人之师之时。
四、教与学,互为本——教学相长,其义自见
圆圆,关于教学相长,《礼记·学记》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通俗的意思是:(通过)学习然后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过)教然后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后(才)能够督促自己(进一步学习);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后才能够自我奋发进取。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正如我们常说:学是最好的教(因为榜样的力量),教是最好的学(因为求知的力量)。教学相长,其义自见。
圆圆,就在这一天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宣布了接班人传承计划,作为这个互联网时代的开创性人物,他选择明年今日投身于他最喜欢的“教师”职业,而功成身退的背后我想展露的是其源自本性的热爱。圆圆,“教师”应该是人类历史上,最久远的一个“职业”,也应该是人类最永恒的“事业”。教师让道德传承,让知识传递,让美好发生!我想这便是对教师以及教学“价值”最好的诠释,也是其最有魅力和最有吸引力的地方。
圆圆,最后用慷慨激昂的“横渠四句教”作为“教与学”主题的收结分享:“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愿你求知一生,归来仍不忘初心!
亲爱的圆圆,我们爱你!
爱你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