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的代入感,共分6个级别。
1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不感兴趣。代入感0分。
例如,读者心想:这是武大、武二、西门、金莲的多角爱情动作片,挺热闹,但我不感兴趣。
2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没有理解。代入感20分。
例如,读者心想:金莲对武二是啥意思?我没看懂。
3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有认知方面的理解,但缺乏情感方面的理解。代入感40分。
例如,读者心想:金莲想跟武二搞对象,被武二拒绝。
4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有认知、情感两方面的理解,但没有产生指导意愿。代入感60分。
例如,读者心想:金莲想跟武二搞对象,被武二拒绝。正直好汉,就应该对人妻说不。
5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有认知、情感两方面的理解,并且产生指导意愿。代入感80分。
例如,读者心想:金莲想跟武二搞对象,被武二拒绝。正直好汉,就应该对人妻说不。武二你倒是快去告知武大!别让武大蒙在鼓里!
6级:对故事中的信息,读者有认知、情感两方面的理解,不仅产生指导意愿,还思考了具体措施。代入感100分。
例如,读者心想:金莲想跟武二搞对象,被武二拒绝。正直好汉,就应该对人妻说不。武二你倒是快去告知武大!别让武大蒙在鼓里!趁早把金莲休了,免得她红杏出墙,引发奸情成为祸害。
看上面的图,读者的代入感等级越高越好。因为较高等级的代入感,说明读者的阅读体验较好,也就意味着作品可能会有较高的订阅量。
那咱们作者应该怎样去做?
一般解决方案:对市场进行调研,找一个有较多读者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要把故事讲得简洁生动,又耐人寻味。
我们根据读者代入感的6个级别,可以提炼出:代入感的四要素。
一、感兴趣:是指故事情节,要令读者感兴趣。
二、易于阅读理解:是指故事情节,要易于读者阅读理解。
三、产生指导意愿:是指读者对故事中的角色、事件产生指导意愿。
四、思考具体措施:是指读者为故事中的角色、事件思考具体措施。
要想增加读者的代入感,我们就需要针对这四个要素想办法。
一、感兴趣。
思路1:对市场进行调研,找一个有较多读者感兴趣的题材进行创作。
思路2: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设置爽点。
思路3:在作品中拿掉所有消极思想和消极情感。
二、易于阅读理解。
思路1:行文要多用短句子,少用长句子。每个自然段不超过三行。
思路2:少用“的”、“了”、“着”等助词。
思路3:尽量不使用生僻字。
思路4:开篇快速进入故事情节。
思路5:尽快让读者清晰的知道谁是主角。
思路6: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写出简单明了的判断和评价。
思路7: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贴标签。
三、产生指导意愿。
读者很忙,看网文只是为了消遣、放松。如果咱们一味依赖读者自己去产生“指导意愿”,那是不现实的。
思路1: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写出简单明了的指导与建议。
思路2: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写出空泛的说教和劝诫。
思路3: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写出虚假、虚弱的承诺。
四、思考具体措施:
读者很忙,看网文只是为了消遣、放松。如果咱们一味依赖读者自己去思考“具体措施”,那是不现实的。
思路1:在作品中,对角色、事件写出简单具体的措施。
以上是针对四要素的一些思路,包含且不限于。
在实际创作中,咱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斟酌拿捏,自由组合,各显神通。
感兴趣的思路3,在作品中拿掉所有消极思想和消极情感。这是为什么?
消极思想和消极感情是指哪些?
消极思想和消极感情指的是,自卑、自责、无希望、无信心、意志薄弱等。
这些消极思想和消极感情,对网文读者有不同程度的劝退效果。
来个例子。
看见冰场上的人,穿梭一般地滑来滑去,我的心激荡着,也急忙换上冰鞋,上场去了。开始的几步,多少有些荒疏了的感觉,转了几下之后,恢复常态了。我又向前滑行,左右转弯,猛然停止,倒退滑行……一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小孩,像我当初头次进冰场一样,他趔趔趄趄,一个跟头;摇摇摆摆,一个屁股蹲儿。
是不是感觉很生动?
描写,就是写眼前发生的,如飞翔的鸟儿一般鲜活,否则像干瘪的死鱼,色彩模糊暗淡,读来无感。
当你想要增强代入感时,第三人称描写、旁观者身份描写会造成极大的鸿沟,这样就很难使读者感同身受,甚至严重一点会出戏,即读者感觉高度理性,用上帝的眼光看待故事,这就很难再达到增强代入感的目的了。
一、到底什么是代入感?
举个例子,当我们在看《鹿鼎记》时,花花公子韦小宝骗到七八个如花似玉的老婆,天天吃喝玩乐也能做成大事,受皇帝器重,身边的朋友都帮他,鳌拜之类的敌人越强大死得越惨,我们也能感觉那种快活。
这种“感同身受”,便是代入感。
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自主进入情境,感受到主人公的快乐、悲伤,思考主人公面临的问题,虽角色之变
而变,这就是产生了“代入感”。
二、如何增加代入感呢?
增强代入感,大致有四种方法,分别是:从需求入手、从场景入手,从感情入手,从人物入手。
1.从需求入手
需求即为满足,关键就在于制造爽点。爽文有很多,都不用我举例,大家肯定或多或少读过一些。比方说。
对于男性读者的后宫文,《鹿鼎记》是最最最棒的代表;对于女性读者的霸道总裁爱上我,总裁男主深爱,暖心男二还不离不弃;还有名望、事业、强大等众人渴求的特质,都是爽点制造机。
爽点代入的核心就是需求,人们渴望什么,你就送给他们什么,总结一个词就是“满足感”。
人类对某种需要的渴求是写在基因程序里的,它们能给人带来巨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我们太需要大脑给的这种感觉了,于是成瘾。
我们看到、听到、闻到、甚至想到一些相关内容都会勾起欲望,这种强烈的欲望是大脑的。
这个过程会让大脑产生多巴胺,多巴胺被D2受体接受,幸福感就来了。大脑强烈需要刺激所产生的快感,于是就形成了爽感。
我们关注的爽点有个共同之处,那就是该爽点是不易达成的。天天都呼吸这空气,没人会觉得呼吸很爽的,而你需要努力奋斗几十年才能事业有成,你需要去关心、关注、坚持,才能收获爱情,所以快速予读者以满足,爽感才能达到要求。
当然,我们还要用上先抑后扬的手段,来增强爽感。
比如说,主角刚开始特别差劲,烂泥扶不上墙,甚至写得让读者有点唾弃(也不用太过,万一大家觉得恶心弃书了那就得不偿失),但实际上是他在装逼,隐藏实力,后来面临一大考验时不得不展现真正实力,吊打反派,这样前后对比,能极大增强阅读体验。
结合套路,能事半功倍。
2.从场景入手
场景描写主要功能是:展现人物特质、为故事的发展提供适合的舞台、隐藏关键的线索,推动情节发展、侧面显示人物或权力的影响力。
场景描写也关乎代入感,一个铺陈和四周环境的映衬,能让读者更快走进我们的角色中央。
比如说你的主人公是掘墓人,场景中阴风怒号、渺无人烟就肯定好过天气晴朗、春色满园。
场景描写沾染了更多的“人气”,它本身可以包含活动的人(比如宴会上跳舞的男男女女、集市上叫卖的小贩、观众席上呐喊的人群);它也可以与人物发生联动(比如主角的某个行为让整个大厅静了下来;黑漆漆的走廊让主角心情紧张,差点滑倒),具有一定的动感,是故事发生的绝佳场所。
3.从感情入手
《心理学大辞典》中认为:“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同时情感还
包括了大家公认的幸福、美感、喜爱、社会性情感上的爱情、友谊、爱国主义情感等现象。
情感代入就是利用了人类所拥有的心理共鸣性,借助情绪因素为“感同身受”开道,这和谈恋爱是一个道理,有个男孩或女孩越是让你又哭又笑,你陷得越深,越欲罢不能。
要从各类情感入手,如友情、爱情、迷恋甚至仇恨等。
比如说《夏洛特烦恼》,其核心就是那些年的高中记忆,“今年没有考,明年一定考”,这话唤起的怀旧感极强。
再比如说女主是被抛弃的人,她心地善良、坚强,但错信了渣男,最后一无所有,不得不自己出马工作,然后一步步打拼到行业顶尖,这就代入了爱情、仇恨和同情。
平常要积累一些情感共鸣点素材库,写的时候就灵活运用,慢慢地找到与读者建立共鸣的最佳方式,代入感就自动来了。
4.从人物入手。
最开始提到的人称问题,这是需要注意的。
其次,人物应该具备可信度。即读者觉得伸手就可以触摸到。这里涉及了人物设定问题。
人物设定的九大要素:外貌特征,性格特征,个人喜好,习惯,动作,口头禅,详细前史,人生目标,人际关系。
要让角色生动起来,应该具备上述特质,这是让读者感觉人物真实存在的必要条件。注意这里的“真实”不是指内容和情节非虚构,而是感觉“真实”。不然你完全都真实了,爽点在哪儿呢?
比如说《赌神》里,发哥的一个习惯就是出场必吃巧克力,这就成了他的个人特色,也使大家深深地记住了他;
再比如说张三丰,武当老大,须发皆白但精神抖擞,这个特征是相当明显的。
在小说里,能被读者记住就是最大的价值。
一开局,你的主人公就应该像一位网络游戏的玩家一样,去和其他人物对话,做任务,肩负国仇家恨,以人物带读者入世界,让主人公去探索这个世界,读者也就自然跟着探索了。
注意你的情节是慢慢铺开的,不要一开始就交代了全部,不然没有了悬念,还探索什么?
上面这些说的都是角色上的代入感。
举例子
比方说你写的是一份男性读者为主的小说,现在要描述女性能够吸引男性注意的一些动作。
用手将发髻绕到耳后;
洗头的动作,女主角弯身,温柔的将头发垂到洗浴用具中,露出修长的脖颈;
伸懒腰,慵懒的随性中,完美展示了迷人身体曲线;
靠近,慢慢靠近他的脸,挑逗的看着他的眼睛;
其它的还有很多一些能明显引起读者共同想象的动作,都可以在很少的字句中引发读者的共性想象。
既能够构筑起一个足以逼真的画面场景,增加读者的代入感,也能刺激读者的情感,让有这种经历的读者,对这个女主角的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