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有很多鸽子树,高高大大,十分普通,所以也并不在意。等到多年以后才知道那是这个星球上的宝贝——中国独有的植物活化石。
它就是珙桐,也叫鸽子树。
珙桐(gǒng tóng)为落叶乔木。可生长到15~25米高,叶子广卵形,边缘有锯齿。本科植物只有一属两种,两种相似,只是一种叶面有毛,另一种光叶珙桐是光面。
珙桐树色花奇美,难怪小朋友、大朋友、老朋友都喜欢。
它老树家是1000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留下的孑遗植物,在第四纪冰川时期,大部分地区的珙桐相继灭绝,只有在中国南方如竖秋的家乡恩施的一些地区幸存下来,成为了植物界今天的“活化石”,被誉为“中国的鸽子树”,又称“鸽子花树”、“水梨子”,
野生种只生长在中国西南四川和中部湖北省和周边地区。
珙桐已被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中国特有的单属植物,属孑遗植物,也是全世界著名的观赏植物。
珙桐是被法国传教士大卫神父作为西方人首次发现并命拉丁种名,大卫神父也是为麋鹿命拉丁种名的人。大卫前前后后在中国生活了十年,还起了个十分中国的名字“谭卫道”,且特别像我们恩施的土家族名字。不知道当年他到过恩施没有?
其中让他获得了最大荣耀的,是1869年春天在穆坪(今四川省宝兴县)的采集工作。在上百个新描述的物种中,有大熊猫、川金丝猴、数十种杜鹃、龙胆和报春,以及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
谭神父当时暂住的邓池沟天主教堂,如今已经成了博物爱好者的一个小小的朝圣地。
下面是谭神父大卫先生的入乡随俗的登记照,有些像电影里的账房先生。特别是瓜皮帽和那条小辫子,不仔细辨认,很难把谭卫道先生当成外国人。
珙桐树上,绿叶间那白色的“花”其实不是花,真正的花是那像鸽子翅膀里面隐藏的眼睛一样的东西。
真是画龙点睛之笔啊!美就美在这里。难怪不仅中国人喜欢,大胡子西洋人也顶礼膜拜。
鸽子“花”其实是花序外面的两枚总苞片。珙桐那像眼睛的真正的花并不起眼,连花瓣都没有,仅仅就是两片“翅膀”之间那个紫色的小球。
珙桐的花苞长成这样,对它的繁殖成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花苞可以代替缺席的花瓣,吸引传粉昆虫。珙桐的花真正开放之前,总苞是绿色的,比较狭小而坚挺,蜜蜂等昆虫对它没有兴趣;到了开花的时候,总苞变成黄白色,更加轻薄柔软,昆虫的访问频率大增。另一方面,珙桐的花粉怕雨,花苞实际上为娇滴滴的花粉撑上了一把雨伞。这既是吸引又是呵护的功能还吸引了人类各色各样的眼睛。
四月五月,正是观赏珙桐的好季节。放下功名利禄,身入深山老林,与树鸽子来一段不见不散的跨界之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