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华章,随处缀满遇见的诗行。在这过程中,没有人可以抗拒美的力量。
特别对一个爱旅行的人来讲,对美景的追求,总是恨不得心比天高,脚比路长。在经过了一长段的酷热考验,夏季终于也要收起自己的尾巴。如果你还苦恼下一个季度你讲去往何处,独自或者群友,那么这场影像的美景盘点将会帮你的大忙。
曾经电影画面里的那些光影交错,有几处还深深刻印在你的脑海?它们或幽静深远,或极度探险,或建筑名流,或僻壤小众。影像的魅力,是会带你了解不曾见到的另一面世界。
生命如浮光,我们不说话。
《卧虎藏龙》蜀南竹海vs安徽宏村
2001年登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卧虎藏龙》,无疑掀起了华语影坛新一波的武侠风潮,同时也为全世界观众演绎了中国精神里的飘逸。不过李安镜头里的“江湖”,并不仅仅是一个刀光剑影的世界。
可还记得两位武林高手曾在竹海之巅斗剑、砖墙青瓦的闪转腾挪的场景?浓郁的国风想必曾让无数人神思向往。
取景之一的蜀南竹海,可谓是竹的海洋,漫步这里,你会陶醉在氤氲的潮湿气息里,清风摇曳、竹影婆娑,翠绿的竹节在眼前鳞次栉比。覆盖过500多座山丘的竹海,一望无际,凭借昔日里的〝野蛮〞生长,带给夏日一抹清凉。
挽一抹葱茏的绿色,书一笺明媚的诗行。竹林挡住了骄阳,也带来了阵阵凉意,就这样安静地坐在静谧的绿意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光阴赐予的,都是美好的念想。
据悉,竹海曾是女娲娘娘补天石遗落的赤石,难怪这一片的风吹竹叶生的茂盛,从不缺少一股自然生命的强劲力量。
另一处的取景地是安徽的宏村,玉娇龙轻点水面的场景正是宏村著名的月滩。
木雕、石堤、拱桥,这是典型的徽派建筑,也是汇聚国风的区域特色。结构严谨、雕镂精湛,既集山川风景的灵气,又融风俗文化的精华。高高昂起的马头墙,拥有翘角飞檐的玲珑,岁月悠悠曾在这里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当明媚遇见古老的白,就拥有斑驳与沧桑。
当日暮的阳光照耀到这里,肃穆凝重的灰白建筑也拥有的金黄的色彩包裹,高大墙体堆砌出的传统、规矩、礼教,也拥有了一种自由力量的逆天冲破,饱含温暖与向往。
随意走在这样的一条古巷,其实心底也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
《面纱》广西宜州
为爱流离,由伦敦搬至上海,再到瘟疫蔓延的荒僻农乡,一心只求挤身上流社会的女主凯蒂,也终于在一段中国乡村的自我奉献中,寻找到了心之所向。
影片的导演约翰卡兰,除了讲述了一段惋惜的爱情故事,也透过镜头传达了对自然的崇尚。或许在导演的心中,大自然会包含着人们苦苦追寻不到的东西,某种精神慰藉与力量。
一片如水墨画般的青山秀水间,一叶竹筏缓缓入框…
千峰环立、一水抱城、洞奇石美,影片中对广西地区的取景拍摄,都会让人感受爱情应该要有美景相得益彰。历经亿万年的风化侵蚀,河流更具秀美;亚热带季风的湿润属性,更让这里的景色水雾朦胧,如仙境般缭绕。
《面纱》的故事,就像广西积存的天气一样,不是浓墨重彩的渲染,而更接近细水长流。温润之感,一切又是如此不同。
《心花路放》 云南洱海
〝不如一路向西,去大理〞
一首郝云的《去大理》似乎唱出了宁浩在电影里所有的情怀。情愿在大理做一个简单的服务生,每天端茶打扫,听听民谣,看着洱海发呆。
大理究竟多美呢,据说去过大理的人说,都不想再回来了。
苍山洱海,山水相依。只不过洱海并非海,本是湖,因人们对海的热爱而名为海。一景两色,既有海的无边广阔,又有湖的静影沉璧。
选择在一个风平浪静的日子里泛舟洱海,干净透明的海面,澄澄的蓝天。这是一处内心的世外桃源,它比丽江清静,又比玉龙多情。
清晨,薄雾还在酝酿未散,湖面迷茫,烟波无际。
待旭日初升,面纱揭开,朝阳散发的光芒顷刻万丈。
大抵时光与海相似,总是沉默不语,却拥有抚平一切创伤的力量。
《刺客聂隐娘》湖北神农架
《刺客聂隐娘》作为侯孝贤历时三年的完成的电影,无论是影迷的大呼神作还是昏昏欲睡,不可否认的是,这部电影镜头所呈现出的东方韵美。
苍青暮色,山横远黛,水映树影,无名飞鸟静寂地拂掠低空。这是导演内心寓居的古代中国,也是云雾树石都秀丽多姿的神农大九湖。
实际上电影多处镜头均取材这里。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大九湖是一个真实的诗意世界。平静的湖面,一望无际的杂草丛,深邃的榆树林,与世隔绝的静谧中,完好的保存着洪荒时代的绝世风光。
等风、等云、等鸟飞去,不知道侯导为了镜头会等多久,就趁着夕阳还剩下最后的余温,趁着湖面还未完全被落日浸染,就这样看着时间的静静流淌,才明白会心之处不再远。
《可可西里》青海
2004年,陆川导演通过一部纪录片把藏羚羊带入我们的视野,同时也让人们对可可西里这块神秘又美丽的原始生态充满无尽向往。甚至幻想有一天,可以穿越无人区,近看藏羚羊。
可可西里,这片被称为无人区的魔鬼地带,环境险恶让人生畏,却也阻挡不了未知探索的好奇前往。就像可可西里藏语的含义,美丽的少女,迷人的境地,只有来到这里,才会试到什么样的冷酷仙境。
可可西里,是一片没有海的天堂,它试图划破千年的沉寂,最后却又归于沙土。
在这西北的旷野中,天地分明。众草簇拥着铁轨向前奔驰,生灵随风向而跑,浮云飞逝,滚滚尘埃,都在目光的一闪而过中,奔走相向。草原枯荣不息,夕阳负责燃烧,天高地阔、绝美生灵,少了哪个,都成不了可可西里。
《英雄》 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林
叶飘零,随风舞,红衣尽妖娆。
还记得电影《英雄》中这绚丽的一幕吗?究竟是面容姣好身姿卓越的女子吸引了你,还是这绚烂的华景金黄。
天地玄黄,亘古洪荒。这是视觉与精神上的一次饕餮盛宴。电影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正是内蒙古额济纳的胡杨风光。
千年大漠,金色胡杨,一切美的无比安静,却又无比苍凉。这一排排的金色生命,或挺胸独立、或匍匐绵长,屹立在沙漠千年不倒,仰天长啸,亘古流长。
如果恰逢金秋,额济纳魅力将更宛如阳光。国庆时节,是胡杨树色彩最为金黄璀璨的时候。经过一夜寒露的针锋相对,绿色的枝叶转为金黄,整个荒芜的戈壁也只剩绚丽的火焰群舞,只等秋风乍起,吹开一层的金黄外衣,吹开每个前往人内心抑制许久的热情与奔放。
《那山那人那狗》湘西绥宁
初夏的湘西南部草长莺飞,蓝天白云随处可见。一眼望不见的绿色,是湘西美景独有的风情。当时尚未被商业开发利用的湘西绥宁,很自然的就成为电影《那山,那人,那狗》的拍摄取景地。
影片有着简单的人物与朴素的情感:父与子,隔阂与交融。在优美的湘西风光里,最多看到的是那条坎坷的邮路。父与子在田地间行走,安静而和谐,除了风声和树叶声,一切仿佛在无声无息中进行,没有任何声响。草长莺飞,是亲情的影子。
绥宁至今还是个典型的林里村落,这里具有深山的古苗大寨,与爱唱情歌的湘西姑娘。
时至今日,淹没在此起彼伏的市声喧哗中的人们,已经很难再从乡村的质朴中获得返璞归真的性情。被绿树遮蔽的大山、被氤氲的水汽所包裹的山丘,这部电影带来的清凉触感,也曾轻轻的叩开了许多少年的青春心门,仿佛大山就在眼前,触手可及,徐徐展开…
《东邪西毒》陕西榆林
黄沙弥漫,当天空不再湛蓝,当西沉的太阳也失去了最后的一点激荡,一片苍茫的荒漠中,依稀可见东邪西毒里迎风飘摇的破旗和余晖落魄的天涯孤旅,这是在陕西榆林拍摄的《东邪西毒》。
影片是在沙漠背景下对城市人心态的演绎,沙漠和天空被有意的抽象成了凝重的色彩,出奇的鲜艳,美丽在这里触手可及,却透着露骨的冷峻与空虚。
榆林位于陕西的最北部,在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漠的交界地带,拥有峻美的丹霞地貌。残阳沉默不语,将最后的一点余温照进黄土,山沟纵横变成朱红。
《路边野餐》贵州凯里平良村
背着手,在亚热带的酒馆门前吹风,晚了就坐下,看柔和的闪电。
如果你也喜欢读诗,如果你也慕路边野餐之名而来,那夏夜里的贵州,就是黑夜寂寞解酒的不醉之乡。
首先这里没有绚丽的风光,最多的是连阴的小雨,还有亚热带的绿色植物。其次,你会想租一辆电摩,就像电影中那样,横穿路面的低洼泥泞,驶出梦镜一般的小巷。当进入到最平稳的马路时,你可以迎着风,朗诵着曾经写下的只字篇行。
是的,在潮湿粘稠的贵州气候中,农耕文明依稀可见。狭路矮屋,隧道幽暗。灰墙或许早已挂满斑驳,铁质的风扇布满绒绒尘埃。所有的生活气息都凝固在这片绿色的闷夏里,如此凛冽、质朴,兼具诗性。
《大红灯笼高高挂》 山西乔家大院
1991年拍摄电影的《大红灯笼高高挂》,让导演张艺谋逐步走进了人们的视野。片中乔老爷想在哪位太太的房中过夜,那位太太的门前就挂起大红的灯笼的桥段,也让人记住了这所大门紧闭的深宅。
乔家大院是山西出了名的晋商大院,作为晋商文化的代表,它的建筑设计融合实用的采光构造,又要遵循堪舆学说的风水之道。要是没到乔家大院,你应该无法想象得出这如城堡一般的院子居然是如此之巨大。屋与屋链接,院与院相连,一砖一瓦,一木一石都体现了精湛的技艺牢固。
中华民的智慧与耐劳精神,创造了巍峨的城墙,也创造了形形色色的宅院,汇江南河北之大成,每座宅院都有自己鲜活的生命。
如果有幸前往,诸多门楼精美隽永,三雕一绘出神入化,下到门屋,上到屋顶,于无声处领略着中国传统技艺的繁复工程。据说,乔家大院还有不容错过的镇馆三宝:九龙灯、万人球、犀牛望月镜,只听名字也想一探究竟。
版权所有
文章内容版权归城宣文化所有。
图片整理来自于网络,摄影作者可另与本站联系。
欢迎投稿,欢迎分享,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