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笼使年味浓郁十足,是喜庆的吉祥物,是小孩子难忘的灯笼聚会,是农村最热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
我的家乡在农村,童年没有集市,过年打的灯笼、吃穿都得手工制作。大小人都很忙的。吃的、穿的这些原料都是地里种的,做衣服从织布、纺线、印染、裁剪、最后到缝制等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娘是最辛苦的,整个腊月晚上都不能睡觉在赶做新衣服,新鞋。糊灯笼这个重任就落在奶奶身上了。我家孩子多也算个大工程。我的大伯、三爸和我家过在一起,共有18口人,孩子多大人少。无论是谁生的孩子对长辈称呼都是统一的,按父辈兄弟大小排列”大伯、二大、三爸”;奶奶的儿媳以此类推叫大娘、二娘、三娘。全家人住在四合院里。院里有石榴树、枣树、核桃树、无花果树……树上结的果子由奶奶分配,奶奶是我家最大的领导。大到掌控经济大权,小到断案小孩子吵架锁事。一大家人其乐融融和睦相处。妯娌之间相互谦让、兄弟不分你我,孩子们无忧无虑快乐无比。尊老爱幼是家风。
年三十奶奶给我门家十多个孩子糊灯笼。一大早都开始张罗灯笼的材料,哥哥姐姐给奶奶帮大忙,弟弟妹妹也在帮力所能及的活。在奶奶的指挥下,糊灯笼有条不紊的进行着:先用废旧的扫帚棍绑灯笼架子,再到合作社买红、绿、蓝、黄、白各种纸。剪刀裁出各式各样的花草鸟兽,最后用面粉打浆糊,把剪纸用浆糊粘在绑好的灯笼架子上。灯笼就算制作成功了。灯笼种类主要有盆盆灯、火葫芦灯、莲花灯等……大小不同样式各异,各有特色。喜欢啥类型只管告诉奶奶,最后都能挑到自己满意的一款样式。这全凭奶奶从生活中的灵感想象来设计的。每到糊灯笼时村里总有人来家里请教奶奶。
辞旧迎新人人忙的不亦乐乎,天还麻麻亮(没有完全黑下来),小朋友已等不及。各自从家里打着不同的灯笼欢呼跳跃的出来了,要参加灯笼比赛大会。都夸自己灯笼最漂亮!在整个村子里上蹿下跳欢呼声响成一片。还有比较调皮的小孩,没有比过人家灯笼时。就会生气耍赖,故意碰好看的灯笼着火为至。这时哭声、喊声、笑声……又是一阵热闹。被烧坏灯笼的小朋友,哭着回家,不一会又拿一个新的灯笼出来。我的弟弟在村子里最调皮,常干这种事情,为此我没少打他。好多次安顿不了别的小孩时,往往把我的灯笼就陪给了人家。每年奶奶也总是会多糊几个灯笼的。
我的家乡很别致,家家户户都是四合院,后面是窑洞,两边是半边盖的房子(厦子房),前面是门楼,门外地方很大,过年是灯笼聚会场所。整个村子高低不等错落别致,像个城堡似的。三十晚上满村子的灯笼在游走,一会跑到最高处,一会跑到最底处,也有不大动弹的灯笼(小小孩在自家门外打灯笼),不管从高处看,还是低处看,灯笼都一眼包揽,整个村子就像举行盛大庆典活动一样喜气洋洋,跟看演电影一样神……各种色彩斑斓的灯笼把整个村子点缀的像一座古老的城堡。使人沉醉在这如诗如画的景色里。我常感叹劳动人民的智慧如此了得!每到快过年时,我的脑海就会浮现出故乡的灯笼,让我痴迷、眷恋、沉醉的不愿醒来。这已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值得一辈子回味……灯笼直打到正月十六年才算过完!
如今我在城市过年,马路、街道、小区到处都是灯笼,一片派繁荣的景象。吃喝穿戴全买,却让人更怀念过去:家的味道、以及柴火饭菜的野香味、还有醇厚朴实的人性、和那清新的乡土气息。没有癌症、雾霾……乱七八糟的事情。现在年味越来越淡。在外的人总是不回家的理由越来越多,回家过年的次数也越来越少。在对比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两个时代不同的年味!
很难忘童年打灯笼的情景,我常常佩服奶奶没有上过学,却管理着18口人的吃穿,想尽办法使孩子快乐。奶奶的家训就是”三人一条心,黄图变成金”。我坚信奶奶无论有几个儿子永远都不会分家的。能把过年打扮的最热闹、最靓丽的一道风景也是奶奶糊的灯笼。
现在的吃喝穿戴天天都过年,啥都不是稀罕物。感觉年味越来越淡了。人不回家的理由越来越多,回家过年的次数也越来越少。两个时代的年味浓淡很明显。物质的富裕使人更怀念过去的年味,忘不了那柴火饭菜地野香味、还有醇厚朴实的人性和那清新的乡土气息味。我常想着奶奶没有上过学,却管理着几十口人的吃穿。想法让孩子快乐。三人一条心,黄图变成金。是奶奶的家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