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通常会出现三次叛逆期,其中第一次叛逆期在2.5~3岁之间,第二次叛逆期会在7~9岁之间,第三次叛逆期会在孩子12~15岁之间。
叛逆期通俗的讲就是孩子不听话、自作主张的时期。
孩子的叛逆期都会有什么样的表现呢?“不听话”、“学习没精神”、“做事不积极”、“回到家里拼命地玩游戏”“讲道理不管用”“油盐不进”、处处认为自己做的是对的……
在孩子的教育上,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良好的家庭氛围,没有好的家庭教育,会让孩子越来越叛逆。怎样的家庭教育容易培养出叛逆的孩子?
1 管教前后不一的家庭教育
管教前后不一的父母,最容易教出反叛心强的孩子。比如规矩随时变,父母双方教育不统一,权利随时给随时收等,这样做是最危险的,自由给一点又拿走,比一直不给更危险,到手的自由,不经一战,没人会放弃。闹革命的不是最底层的人,他们已经习惯了那种生活,认为理所当然,往往是那些已经品尝过美好生活的阶层,突然失去现有的生活,必然引发反抗;美国黑人反抗最严重的时期,不是他们受压迫最厉害的时期,而是他们生活得到了改善,各种福利条件和白人相差无几,而突然美国政府要剥脱他们这些的时候。
心理学研究:人最怕的是失去而不是得到。
2、 唐僧式说教的家庭教育
天天在孩子身边像唐僧念经一样的父母,也容易引发孩子叛逆之心。
生活里啰里啰嗦,像一头苍蝇一样,总是跟着孩子打转。说话就是各种大道理,各种鸡汤,谁听了都会心烦。
小孩在青春阶段更多考虑的是权利,而不是义务。
想想自己,看了半辈子的励志故事,喝了半辈子的鸡汤,生活还不是该咋样还咋样。
多听少说,适当提点建议反而作用更好。
几乎所有专家都建议对青少年多些倾听,少些说教。“跟孩子说说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什么对他们来说比较重要,他们想达成什么目标。”迈阿密大学的Alan Delamater说。“不要说教。”
3、 简单粗暴家庭教育
“棍棒底下出孝子”,这个观念已经落伍了,不仅是对孩子的一种“孽待”,也是不符合教育理念的,往往会适得其反。对孩子太过了苛刻严格,孩子反而会和父母对着干,“兔子急了还会咬人呢”,特别是,现在的孩子越来越有个性了,父母的威严不再是不可挑战的了。
与孩子交谈切忌强硬粗暴。
越是禁止的东西,人越容易想方设法去得到,认为那个东西越有价值,我们成人世界同样如此。
过于简单粗暴的方式还是适可而止,能不用尽量不用。
4、 宽己律人家庭教育
父母抱着手机、看着电视、打着麻将,却要求孩子去阅读、去学习、去做作业,你认为合适吗?有效果吗?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想要管好孩子就先律己。
父母总要求孩子拼命学习,变得更加优秀,反观父母,除了有心无力之外,父母却不愿像孩子那般努力,没办法给孩子树立榜样,父母都没办法做到的事情,却总是严格要求孩子去做,这未免有些尴尬。
父母的行为直接影响着孩子的行为。
父母的好习惯也将成为孩子的日常习惯。
5、 把孩子当做自身延续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长只是把孩子当做自身的延续,想把孩子培养成了自己的样子,他们很多强制性、暗示性、有意无意的潜在性的要求和习惯直接带给了孩子。而忽略了孩子本身是个独立的个体。你所要求做的不一定是他想做的,你未完成的愿望,不一定是他的愿望,你的精彩人生经历不一定是他想经历的。
如果希望孩子达成什么目标,要确保这个目标是孩子自己的目标,而不是你个人的目标。换言之,不要指望通过孩子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看依据孩子的梦想和现实,自己可以怎样支持他们达到他们的目标。这方面如果颠倒了,则非常容易造成叛逆。
对自己要求严厉的父母,同时对孩子施加各种压力,总想一代更比一代强,但每个人生存环境和时代都是不一样的。父母给了孩子难以承受的压力,希望孩子在各方面都优秀,在种种的压力之下,孩子只能以爆发的方式进行反抗,变得叛逆。
《无声的告白》提到: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别人对你的期待,找到正真的自己。
6、 过度溺爱的家庭教育
被过度宠溺的孩子,由于长期被父母以及其它亲人的溺爱所包围,根本不知道为人着想,不会将心比心,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稍微不如意就容易叛逆。
7、 烽火连天家庭教育
想象一个从小长大就一直看着父母在吵架的孩子的心灵是如何的脆弱。孩子甚至在别人询问和嘲笑中度过整个童年,感觉自己心灵受到严重打击,内向胆小,并且容易有反抗叛逆心理。
当孩子叛逆时,我们应该:
了解行为背后的正向动机;
倾听孩子们的真实心声;
把孩子当书读,而不是当白纸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