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泰晤士学校“教育创新和终身学习”首届乡村教师公益培训
坐落于南京栖霞区燕子矶新城刚刚成立一年的南京泰晤士国际学校,绿草如茵、青砖拱窗、错落有致,仿佛置身民国浩然历史画卷,在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始创办学之地,是定位最高端品牌的K12十五年一贯制的国际化学校。
7月1日——10日,为期十天的“教育创新和终身学习”首届乡村教师公益培训,让我们五十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乡村一线老师和校长相聚于此,度过了一段愉快而难忘的时光。
这十天,让我们感悟最深的除了学校优越的教学环境、完善的教育设施、一流的多语师资、以及对参训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就是对于目前国际上先进的IB教学理念的认知和理解。
第一次接触到有这样一个国际文凭组织(IB),第一次知晓这样一个组织的课程架构及评估体系,第一次了解这样一个组织的合作学校里各项学习活动的开展形式,第一次走进这样一个组织的学校里感受她的气息……
随着培训的进展,通过不同的专家、校长、教育研究者对于教育创新、终身学习、IB核心理念的分享和交流,当我们逐步清晰这些概念的解释时,我们也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的教育理念都是一致的,无论是最高端的国际文凭,还是最底层的乡村教育,教育的核心价值是不变的,都是为了培养完整的人,都是为了让每一个个体成长为更好的自己,从而更好地推动社会的发展。
所有的教育回归本质,都是“人”的教育,而我们对“人”这个概念是否具有明确的认识?
全人,完整的人,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是完整的人?
我们是否具有对于自身作为“人”的认知?或者说,对于“生命”的认知?
每一位专家的概念牵动着自己的思维不断旋转,而每一位专家本身所散发的特质也引发自己对于“人”“生命”更多的好奇:分享的嘉宾中,国内嘉宾的身份几乎都是自始至终从事教育行业,国外嘉宾的身份一半以上都有跨界经历;泰晤士学校的老师身份几乎也是如此,国内教师几乎都是一个专业硕士或博士,国外教师几乎都是两个或三个专业硕士或博士,两个专业的都是少数,大多都是三个,还有一位外方教师曾是退伍军人;泰晤士学校的外方校长“李大龙”先生,获得音乐博士、教育学硕士、学校管理硕士,还担任过运动员教练,一直坚持跑马拉松,假期会带着家人孩子去冲浪,在泰晤士学校每周二晚上会与学生一起跑步……李大龙校长拿着他的马拉松冠军奖杯通过他个人与同伴一起参加马拉松的经历与我们分享——人应该具备的十大品质,我们都深深地被他的活力、勇气、坚毅所打动;他精神抖擞的状态与他五十多岁的年龄一点都不匹配;他幽默风趣、自然随和的叙述,没有一点学术的古板,每每都能触动我们内心最深处。自己很好奇地问他这么多业余活动,是否会与工作相冲突,他坦言,确实有冲突的时候,工作紧要的情况下,他会晚上加班到两三点,完成再睡觉,但这丝毫不影响他第二天的状态,他还说,跑步是一种身体和大脑的放松,但在放松的同时,也会给工作带来新的思考,他往往很享受这种状态。
是不是这样丰富多彩的人生才能称之为“全人”?“完整的人”?这样的生命状态,是否赋予了“生命”更深刻的意义?
台湾奎山学校,孩子用木板自己搭建平衡木,供孩子自由攀爬的大树,孩子可以用推车铲子自由进行“建筑设计”的沙坑,随时可以钓鱼、喂鱼的小溪,从6楼直接滑下地面的旋转滑梯和滑梯旁边从地面直接通往6楼的攀爬梯……这一系列校园环境及孩子们在其中自由活动的画面,震惊了聆听分享的每一位人员。校长王立天先生告诉我们,他们学校每天上午下午都有一个30分钟的大课间,让孩子痛快玩个够,王校长问我们孩子最喜欢的课是什么课,下课——这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答案,让我们对儿童、对天性这两个概念进行了重新认知和思考,王校长的分享中,反复出现的问题就是:你的校园是为了管理?还是学生本位?
奎山学校大门依然是建校时的那个样子,几十年没有更换的原因是,创始人熊老师认为,大门只是起到一个隔离的作用,没必要花钱做那么好。而熊老师建校以来从未间断一直在做的一件事就是,每天下午放学时站在大门口看小孩子的衣服是否脏了,若谁的衣服很干净,熊老师一定会问原因,因为衣服干净表示这个孩子今天没有玩耍,肯定出了问题。
奎山学校的孩子,课间自己分组轮流去取加餐,怎么推小车、需要取多少、怎么用吊篮运到二楼三楼,都是孩子们自己商讨;奎山学校的孩子,每个年级有自己负责的菜园,孩子们自己种植、自己浇水、自己照看;奎山学校的孩子,犯错了,老师会和孩子一起走出教室,让孩子坐到吊在大树下的“辅导椅”上,老师轻轻摇着,让孩子缓和情绪,据说,摇五下,孩子就坦白了……
奎山学校的孩子如此幸福,源于奎山学校的创始人熊老师和接班人王立天校长一直就是这么幸福的过自己的每一天。王立天先生在大学任教时,因不按传统课堂授课,被全校学生差评,学校降低奖金,依然坚持自己的自主学习课堂,不留作业、不考试、不问不讲,四年下来,学生说,在王老师的课堂学到的最多。我想,就像所有的分享嘉宾一样,王老师的这份勇气、坚持,让我们再次看到了“人”的品质,王老师对生命本质的追求,让我们再次看到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奎山学校,让我们对“儿童本位”这个一直以来喊得很响的口号,有了更本位的认识。同时,创始人熊老师和接班人王立天校长(熊老师的儿子)身上永不泯灭的童心深深感染着我们,让我们再次回到童年,沉浸在自己儿时“野孩子的春天”,更清楚地明白了奎山学校“野孩子才有春天”的校园环境创设的指导理念,也更明白了家长和学校都能接受孩子随时会掉进小溪、从树上摔下的“意外”,因为他们都是野孩子,他们都喜欢春天。
再回想第一天开班仪式上,李康华校长让我们思考的问题:
我是谁?
我为什么来到这里?
我给自己的定位是什么?
我想,当我们真正静下心来思考清楚这三个问题,我们明白了自己作为“人”的自我探寻,我们才能做出真正作为“人”的教育;我们明白了自己“生命”存在的意义,才能做出赋予“生命”存在意义的教育。
国际学校,即人的学校;国际视野,即人的视野;国际思维,即人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