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很多,需要点耐心
我常和我妈说,生个独生子/女其实挺好的,孝顺就孝顺,不孝也就那样了,不至于儿女满堂却落得个老来无依的下场,心寒。
上上一辈家里至少都有三五个子女,甚至更多。都说养儿防老,多子多福,而那时,多一个劳动力也意味着多一份收入,更有子女多不怕外人欺负的说法。或许是基于种种考虑,那时候一个家庭里都会有好几个孩子,这可能也是那个时代大背景下决定的。
随着年岁渐长,看了太多晚年独居还要自己讨生活的老人,我愈发觉得多子并不一定能多福。
长在农村,经常看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骑着三轮去街上卖菜,背着蛇皮袋到处捡垃圾,去山上砍柴拿去卖,跟着年轻人去修草坪,干着年轻人都觉得累的体力活......这些老人不是孤寡老人,他们有儿有女子孙满堂,可是又能怎样,没人愿意管,迫于生计还在努力干活挣钱,拼命活着。
如果是老有所依,老人只是想以此打发时间,我无话可说,但作为子女还是尽量劝说老人不要太操劳。可如果是迫于无奈,我不知道老人的儿女看到年迈的父母艰辛劳作时会作何感想,他们忍心吗?他们会有一丝愧疚吗?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这个世界上最无私的,付出最多却不求回报,发源于内心且最为恒久。从孩子出生,到父母生命结束,这份爱都不曾改变。对于父母的养育之恩,孩子永远也还不完。
年轻时多子确实热闹,等到父母年迈需要照顾,讨论起老人晚年的赡养问题,多子却意味着多矛盾。
有儿女开始说父母偏心,年轻时对哪个孩子好,对自己不好,说老人自己有积蓄,还用不着给予经济上的支持,说老人在城市里待不住,说老人自己还干的动,说老人干惯了闲不住。
对于一个七八十岁的老人来说,听到子女的这番讨论,该作何感想。反正我听着觉得特别心寒。
为人父母,肯定都是希望自己子女过得好。若是真的觉得父母对自己不好,不应该怪父母,更应该自我反思自己对父母的态度,又为父母做了些什么。
另外待在父母身边的,肯定往来更为密切,彼此有个照应。不要只说对方讨了好,却不说对方也受了累。不能因为自己不在身边就理直气壮要求对方多做些,认为对方所做一切都是理所应当。也不能因为自己受了累,就说对方得了便宜,因为这是你该做的。
作为子女,要学会感恩,不能只知道一味索取。偶尔给父母一点小恩小惠,就常挂在嘴边,觉得自己特别特别的孝顺。
子女尽孝是尽得那份心,不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只是想要别人知道,那不如说是在作秀。尽孝不是用来夸耀的资本,那本就是作为子女应尽的义务。
老人家手上还是得留些钱的,平日里买点零嘴,改善伙食,生个小病拿点药,基本的生活开销都需要钱。
伸来张口的日子不好过,常找孩子要钱老人拉不下脸,孩子也会有厌烦的时候。或许子女无心问上一句,都能让老人敏感的心想很多,甚至会难受。
老人身上的那点钱,是老人心里的那点安全感。虽每个月花不了多少钱,但总归要手上有钱。钱花了,就得挣。子女总说,花完了我们给。可万一不给呢?让老人如何活。
老人拼命挣钱,有人说是老人想钱,闲不住,却不曾想过为什么老人要如此?金钱和温情能给予老人安全感,他也想晚年活的体面一些。
换言之,只要自己可以,哪个老人会愿意麻烦孩子呢?我们总在说尽孝,却永远只是以自己为出发点,不曾从老人的角度多做一些考虑。
在农村呆惯了的老人,去城市大多是不习惯的,这种不习惯的因素有很多,但我想如果子女能够给予足够的宽容、体谅和耐心,让老人感受到子女的善待,环境的转变是可以克服的。
不是老人在城市里待不住,而是子女大多没有耐心帮助老人去适应城市里的生活,或者根本就没思考过。
什么叫老人干的动?能走能动还没瘫痪在床吗?七八十岁的老人干着年轻人都喊累的活,不觉着心疼,不觉着有愧,还觉得是老人干的动。我确实不知该作何评价。
或许是那个年代的人劳作惯了,或许是他们闲不住。可无论在哪里,我看着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操劳着,心里总有说不出的难受。就算是闲不住,一个老人干着超出年龄之外的体力活,做子女的都该劝阻。
在赡养老人的问题上,每个子女都有自己的出发点,也有自己的小心思。有人想管,有人推脱,都想要绝对的公平,最后不了了之。
那些各种各样的推脱,最终归为还不用管,没办法管,管不了。是真解决不了,还是没想过要怎么管。
亲兄弟姐妹之间,理应彼此相爱相互扶持,可成家之后啊,又都变成了一个个独立的家庭,需要权衡利弊许多问题,这些问题或许是我这个年龄还没经历的,以上可能是我理想化。
生活或许很难,有太多无奈,但总归要面对,如何选择在于自己如何取舍。
在农村,有给老人送终的仪式。子女多的人家一般会提前商议好谁送父亲,谁送母亲。很多先送老的人都爱说,“我该管的已经管了,剩下的就不归我管了。”
很多年前,在奶奶死后,大家讨论起爷爷的赡养问题。有人也说对我了类似的话,大概意思是说爷爷归我家管,是分给我爸的。
不管是说笑也好,还是我理解错了,我当时听着是特别不舒服的,觉得有点心寒。生养了一辈子,换来一句,你归他管,不归我管。
什么叫我该管的已经管了,你就管着在老人死后送了个终。什么叫不归我管,不归你管就是因为你不是指派送终的人。什么叫剩下的不归我管了,意思是活着的你年迈的父亲或是母亲不归你管了是吗?
所谓的管,只是说由谁来负责死后主持仪式,而不是说活着时就不用管了。你可以不管,我可以当作老人就生了我一个,至此以后,也不用再往来。
亲兄弟姐妹之间,很多话挑明了就觉得特别没意思,不挑明又觉得很憋屈。最终伤透了心的,唯有另一个还活着的老人。
爷爷的晚年是由兄弟三人一起负担的,具体分配我不清楚,至少不再做农活,衣食无忧,每天去街上看看老人打牌,聊聊天,不至于过的太辛苦。我想幺爹应该受累最多,爷爷住在旁边,多多少少一些事情都要劳烦幺爹处理。再后来,爷爷因为身体原因,三个儿子一家住上一段时间。不习惯肯定是有的,具体不想展开说。
外人都说爷爷有几个孝顺儿子,我不觉得有什么值得骄傲,这本就是他们做子女应尽的义务。孝不孝顺并非外人所见,而是当事人自己感受出来的。
赡养老人不是美德,而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我没计算过一个老人一年的开销大概要多少,但我想只要不生大病,几个子女平摊下来也该承担的了。为何会解决不了呢?我有时候挺想不明白的。
我想人老了呀,就该膝下承欢,衣食无忧。在城市有城市的活法,在农村就自个儿种些蔬菜,养些鸡鸭,小鱼塘里放些鱼虾,没事就在村里溜达找人唠唠嗑。这日子呀,就算一天天过去了。哪怕儿女不在身边,也不至于太过孤单。
现实生活里的老人,哪能如此清闲自在?我所看到的爷爷那一辈的很多老人到死都是独居,也是操劳了一辈子。死去的,还活着的,都曾或正在拼了命的想要靠着自己活下去。
只要老人干的动,就不会忍心让子女帮忙。老人心疼子女,做子女的也该体谅老人。
多子多福,老有所依似乎是个伪命题。听起来美好,实际却是沉痛又辛酸。
人啊,一旦老了,真的可怜,没太大意思。人老遭人嫌,讽刺而现实。
我妈常和我说笑,说她老了不指望我,到时候直接进养老院。她说他们这一代人都不指望老了和子女住一起。
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如果真如她所说去养老院,我希望是她真心觉得在养老院过的舒坦,过的快乐,而不是迫于无奈。真到她老了的时候,我希望还是竭尽所能接到身边。你养我小,我养你老。
如今她身体尚好,我希望她能做些她自己喜欢的事,多为自己而活,对自己好点,不要老是担心我。
一辈人管好一辈人应尽的义务,子女的命数就让他们自己决定好了。可父母啊,大都为子女操了一辈子的心!
我知道人到中年,会有诸多无奈,上有老下有小。中老年人的世界更没有容易一说,因为可能还要照顾孙子。如何有三头六臂,贴身服侍生养自己的父母。
如果无法接到身边,就在生活上多为独居老人考虑。人老了,行动变慢,体力不支,心理变化......尽量让年迈的父母晚年过的相对轻松些。毕竟,七八十的年岁,各项能力都不及年轻人,又还能活多少年呢?
我挺钦佩小胖爸妈,不在乎其他兄弟姐妹的态度,只求尽到自己的孝心。他们带着独居在家的爷爷去到外地,一边打工,一边照顾爷爷,还给爷爷治好了白内障。尽孝,从来不关乎生活的难。
有钱人有有钱人尽孝的方式,没钱有没钱人尽孝的方式。尽孝,不是在老人自给自足时你说了多少讨巧中听的话,而是看老人的晚年过的如何。不要总想着为自己省事,多为老人考虑考虑。
我们都已为人父母,也终会老去,也希望老了能被人善待。等自己年迈之时,又希望子女如何对待自己呢?
父母疼爱了子女一辈子,到老时却无可依靠,作为父母的老人,又该有多么心寒?
人这一辈子,最为亏欠的应该就是我们的父母。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子女多有子女多的诸多好处,我所写的只是看到的不好的那一面。我见过很多有孝心的子女,他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希望每一位老人年迈后,都能被子女善待,都能有一个相对轻松安稳的晚年。
写下此文之后,我曾问过几个好友,发现上一辈的农村子女都有提前约定老人的送终和赡养问题,谁管父亲谁管母亲,生前死后都是如此,也确实按此约定赡养老人。
我不好评价这种赡养方式,我也不知道我爸他们之前怎么约定的,反正我觉得作为子女都应该赡养老人。就算当初爷爷不归我爸管,我也会让他一起承担赡养义务,因为他也是爷爷的孩子。
好友说父母六十岁以后子女就有义务赡养,而我所看到的很多六十岁老人还在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帮衬子女,更有子女还理所应当地接受或要求老人帮衬自己。
对此,我想起今早在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一个家庭最大的悲哀,不是贫穷,不是争吵,而是养不出感恩的孩子。”
写这些,不是想说我有多孝顺,事实上我自己做的也不够好。只是看到些人,想起些事,心声感慨。
我能做什么呢?我什么也做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