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常
工作日,忽至的大雨。
从人头攒动的车站里逃出,淋着雨一路小跑到达公司的你,全身已经湿了大半。偏这雨天却更是业务繁忙的时候,眼底所见,是一片的人仰马翻。
顾不得自己可能会感冒,来不及把头发擦干、喝口热水,你当即转身投入工作,让自己像个陀螺一般旋转起来。整整一天,忙得足不沾地。好容易熬到天际昏黑,却意外地在上司手里,公司的裁员名单上看到了自己名字。霎时,湿鞋里最后一丝站定的气力都像被抽离。
你拖着一地长长的影子飞奔向车站,仍只能看着末班车驶离站台,嗅着丁点它的尾气。你抹了把脸上的雨水,望着幕里渐远的公车,正感叹着自己实在不是个走运的人的时候。
却发现那公车缓缓在路边停下,开好了车门等你。
所谓幸福,可能并不很远。而大抵都是像这种失而复得的时刻。
本次要介绍的影片——《幸福终点站》的主人公就是这样子的。
影片又名“航站奇缘”,于04年上映,豆瓣评分高达8.6。讲述的是一个为完成父亲遗愿而来到美国纽约的东欧人维克多·纳沃斯基,在到达机场准备出关时,因为祖国发生政变,政府被推翻,所持证件不被美国入境当局承认,被拒绝入境却又不能回国,被迫滞留国际机场期间的故事。
于是,跟上文说的一样,主角维克多的“失去”开始了。并且是一开始就将他的所有都抹去,不由分说地便将他推到了无望的荒谷里——“家”(祖国)正经受着叛乱和战火;自己成为“无法接受的人”,只允许活动在小小的国际候机大厅里;语言不通,想找人寻求帮助,打出一通问询家人是否平安的电话都做不到。
对于此,导演特地用了两组镜头来表现人物内心,个人觉得非常到位。
把镜头从身处人流中的维克多身上逐渐抽离,用渐大的场景代替了人物无边的迷茫;
用审讯般背照的灯光,照射起灵魂深处的不安。一句“不要开枪”更是莫名地让人有些感觉有些无依的悲凉。
正如那句:只有出了国,才会真正懂得爱国。
他只能等待,并且一等就是9个月。独自一人在人地两生的异国他乡,度过那么长的时间,这在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是不敢想的事情,当然,可能也包括维克多。如果他没有那个支撑他的“爵士”罐头,没有对“家”绝对坚定的信念的话,他很可能早已在机场局长弗兰克的安排下成为难民身份,沦落不知何处。
正是有了这份心中的坚持,他才能沉住气,不断地在机场里找寻机会生活下去。给了自己可能,也给了他人不一样的生活,各自收获美好。
他会帮着小女孩合上臃肿的行李箱,虽然这事被他弄巧成了拙;
他能发掘出机场的一份潜在工作,为美国人增加了一个就业的机会;他也可以去帮着腼腆的开餐车小伙恩里克,去向年轻的签证员搭讪,并最终做媒成功;
他还能在机场里为自己找一份建筑的工作,薪水甚至足以让局长弗兰克眼红;
他更因为天生的热心肠,与美丽的空姐阿米莉发生了一段浪漫的邂逅……
你看,如何维克多没有沉得住气的等待,这些在机场的奇遇也就不会发生。但如果没有想要开始的旅途,那候车区里的等待是不是也就无从说起呢?没错,先要有了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情,然后你才会有了这开始前,甘之如饴的等候。
反过来看,机场人里形形色色的人,不也都一样。有着不同的方向,却也面临着相同的等待。
局长佛兰克等待着老局长退休,等了17年;
清洁工古普塔,在原籍国犯事后出逃至今,他也在等待,一个回去面对的勇气;
开餐车的恩里克,等待一个机会向年轻的签证员靠近,所以他等到了维克多;
美丽的空姐阿米莉,整整21年的大好时光,在等待着一个男人的曾诺。手里的呼机从不关机,即使那已经让她繁忙不堪。
甚至,机场里所有的人,都在等待。排着队等候过关安检、排着队等候购买食物,所有排着队的人们,他们都在等待。
但大部人的等待,会很快有想要的结果,而有些人,则可能还遥遥无期。那我们能说,这些人他们在等待时的心情是完全一样的吗?
不,相差甚远。很多人甚至早已不堪其苦,却无法言说。当维克多与空姐阿米莉在机场高楼狠狠抛出那个迟迟等候不来讯息的传呼机时,维克多不经意的擦眼角动作,就已经包含了太多。
大家其实都厌倦了无期的等待。但是那又如何,容易等来的,才不是我想要的。既然无法改变这无期的等待,那就只有改变自己等待的心境:可以同清洁工、开餐车小哥一起打牌、可以为彼此的终身幸福密谋一场不经意的浪漫、也可以在机场求职陷入困苦之境时,保持一颗淳朴得让人失笑的心。
如此乐观的走下去,维克多最终重新拥有一切:身份、自由、收集到的最后一个“爵士”音符,这时候,他可以幸福、淡定地打马归家了。
最后,我想可以引用一句网友 颖生-Helen 的评论:
——影片中的Viktor,不是心理学者,也不是成功学家,他只是在那样一个无从选择的环境里,在他那张憨厚的笑脸里,在七零八落令人捧腹的英语中,一连串令我们忍俊不禁的小事中,展现给我们如何乐天知命,如何心存良善,如何努力的让自己离结果更近一步。
所以,如果我们确定了最终想要到达的目的地,那即便过程里多走了些弯路、远路,甚至短暂地迷失也无妨。
因为要坚信,只要保持乐心向善,一直走,你终将会到达。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