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我家在农村,过着土里刨食的日子。改革开放之前,农村过得很苦,能填饱肚子的人家,过得就算很好了。村里有好多人家一到五六月份青黄不接的时候,就断粮了,东家借碗米,西家借碗面,将就到小麦收割,才不挨饿。好在我家在爸妈的辛勤劳作之下,还算能吃饱肚子不挨饿。
刚上初中那会儿,我家的土房快要站立不住了。房屋老旧,没法再修修补补了,只能重新盖房子。家里没啥积蓄,每年收入少得可怜,都是勉强维持年吃年用,想要盖房子就得拉饥荒。
那时候爸爸不愿意在房子上花太多钱,我觉得我家的砖房简直就是糊弄下来的,花销能省就省,与我心中期待的新房子有好大差距。但是爸爸说房子能住就行,盖多好的房子都没有用,把钱都压在住房上,万一发生战乱饥荒,意外事故什么的,手里没钱没粮食,再好的房子也不能掰下来一块当饭吃。
爸爸是1938年出生的,他经历了近现代中国曾经最混乱的年代———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挨过饿、受过冻、吃过苦、受过欺。但是他说,所有的困难都可以挺过来,唯独饥饿最难忍受。所以说他对贫困和饥饿有着刻到骨子里的深刻认识,感觉他对粮食的缺乏有一种恐惧感,因为我家当时虽然很穷,但是储备粮食年年都是新粮压旧粮,最少存够全家人一年多吃的粮食。
可是当时我年纪小,不理解爸爸的观念,因为没体会到饥饿,所以觉得宽敞明亮的房子更好,对我爸爸的说法不以为然。
现在我也人到中年,虽然命很好,出生在了现在日益强大的中国,没有经历过战乱和饥荒,但是当把目光放眼国门之外,看看现在的欧洲和中东地区,看看现在的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再看看现在的乌克兰,看看俄乌战争下欧洲的粮食危机,突然间觉得当年老爸的观点也挺有道理的。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如果没有穿的用的,可以随便用什么对付一下,也可以将就过去,但是没有吃的,真的是连三天都挺不过去。俄罗斯为什么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重重制裁之下反而经济越来越好了,就是因为他们有粮食和能源,这些东西是人们想活下去无论如何也不能离开的。
今天早上看新闻说中国的粮食今年还会大丰收。国家一直强调饭碗要端在自己的手里,对于拥有14亿人口的中国来说,这简直就是最重要的事情,真到危难时刻,什么都可以没有,唯独不可以没有吃的。
基于家庭影响,我从来都不会浪费一粒粮食,饭菜少做,够一顿吃的就好,否则不想吃剩饭剩菜,倒掉太浪费。厨中有剩饭,路上有饥人。粮食也是一种资源,人没权利去浪费。
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时候感觉能吃饱饭就是一种幸福。也许好多人和我感觉并不一样。但是真的,我觉得有时候幸福是对比出来的,如果每天吃饱穿暖,却并不觉得幸福的话,请去看一看中东地区的战乱国家吧,我们每天不为吃的发愁,不为安全担忧,真的很幸福也很幸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