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漂生活
“呼——”,我吹灭了眼前的蜡烛,象征性的庆祝我30岁生日,
再也不敢大张旗鼓的告诉别人我又老了一岁。
30岁就像一条及格线,没有在这个年纪以内去解决终身大事儿,
在别人眼中你的人生似乎就不及格,小时候在60分以下是会被批评的。
我以前不明白为什么陈意涵和张钧甯30岁生日的时候,
列了一个30岁必须完成的5件事:一起绑辫子头,一起刺青(是画的啦),
一起裸泳,一起跳海,还有亲吻陌生人,觉得她们太疯狂了。
到而今的感同身受,我反而觉得自己迂腐了。
程又青的初老症50条慢慢的像第三次发育出现在你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不知道何时开始,我的各大社交网站出现的标题都变成了:30岁该如何脱单,大龄剩女如何生育,
女博士被某某打工仔嫌弃,如何走出情感伤害等等......
信息的共享让人类前进了一大步,同时也增添了很多困扰,大数据信息时代让我们没有多少隐私,
你所有的信息都可能被某个程序抓取而变成获利的工具。我甚至想关掉朋友圈,
因为开始害怕看到别人十指相扣秀恩爱,民政局晒结婚证,满世界拍结婚照,晒宝宝,小棉袄……
而我对未来还有那么多的不确定?瞬间世界那么热闹,而我却那么冷清的孤独感涌上心头。
渐渐的我不再频繁的发朋友圈,害怕一发东西就有人评论问你:你还没有结婚吗?
你为什么不找对象,你都30岁了还不结婚生育会困难,我给你介绍几个对象吧……
每每那个时候我就会变成刺猬,见人就扎。我特别惶恐,也有些尴尬,虽然没有观众,
我依旧觉得站在舞台的中央被无数人嘲笑,被赤裸裸的批判,最讽刺的是:我不知道做错了什么?
这是我在上海待的第四年了,是互联网行业的一名程序媛,我已经毕业7年了,
跟所有在上海工作的外地人一样,过着千篇一律的生活。两点一线的生活是常态,
每天早上7:40在闹钟响起,先赖床20分钟之后秒起洗漱。然后以每分钟不知道多少米的速度向地铁冲过去
,满头大汗也顾不了形象,礼貌,教养。为了活着我们都变成了讨厌的样子,
8:35准时挤上最近的一班地铁,把自己揉捏成团。赶早高峰期进地铁时,排队太前怕出不来,
排在后面又怕进不去,原来即便是坐地铁都进退两难,更何况是人生。
地铁启动之后我会抬头看看人群,所有的人都默契的低着头刷手机,没有表情,没有语言。
路程远的往里走一点,门口到站的自动下车先让里面的人先出来已经成了教养,成了不成文的规定。
机械性9:00准时打卡上班,在楼下的便利店排着长队买早餐,然后就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为了梦想,为了生活,为了家庭,为了孩子,大家为了不一样的理由在这个城市里奔跑着,坚持着。
在某乎上看到是留在一线城市还是回老家生活这种话题,都会不自觉地点击进去看看,金钱与生活的PK,
奢侈的孤独与幸福感的比较,房价和机会的攀比。看着别人的生活,我会惯性的对号入座把自己安装进入套子里,
想着假如我是她的话要怎么选择,正当你纠结不堪的时候列车门开了,之前的纠结随着地铁的来去冲冲抛诸脑后。
无论春夏秋冬在工作日你都看不到6:00的夕阳,IT加班狗的悲哀,出了地铁天已经黑全乎了,华灯初上了良久,
两边的商铺点亮了这万家的灯火。住的地方离地铁还有一段距离,在地铁附近的房子价格不算亲民,
月光族们的钱包过不起这样奢侈的生活———离地铁近一些,马路边有不少与我一般的行人,有的行色冲冲,
有的找了几个小吃或者水果摊进去,我慢悠悠的走上20分钟才能走到住的地方,20:00才可以到家,总算有了自己的时间,
开始收拾因为早上来不及收拾的狼藉,洗衣,扫地,丢垃圾,等到肚子饿得咕咕叫才想起来忘记吃晚饭了。
有时间煮一碗面条,没有时间点个外卖,一边吃饭一边刷抖音成了一天当中最快乐的时光,“哈哈——”莫名得冒出奇葩的笑声,
抖音刷得正酣,微信弹出一条信息:“姑娘,早点睡觉,不要熬夜。”我那从开始不会玩微信到现在可以通过微信发表情包,打字,
发语音的老母亲提醒我要睡觉了,她作息本来22:00就要睡觉的,为了迁就我改成23:00准时给我发信息之后才睡觉。
洗漱之后24:00准时闭上眼睛就寝,留有十几分钟回想一天的所发生的的事情便迷迷糊糊的睡着了。
上班的一天就这样过去了,有麻木,疲惫,短暂的欢乐,还有最后的温情。
我曾经无数次怀疑过自己的决定,但活着不就是得折腾吗?
等折腾明白了怎么回事,人也就变得通透。网上戏称我们90后是打工人,
曾经的非主流变成如今的顶梁柱,上有老下有小,背着房贷步入谢顶的年纪。
我们曾经也是象牙塔中的公主和王子,如今却已经要为别人建造象牙塔,
时间不光见证我们的成长,更在我们的努力之下创造了时代进步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