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熬夜看完了东野圭吾的《红手指》。
这本书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天,正在加班的昭夫接到妻子八重子的电话让他马上回家,回到家里发现一个七岁小女孩的尸体躺着院子里。
原来是他的儿子直巳将小女孩哄到家中企图猥亵,遇到女孩反抗不慎掐死了她。昭夫本来打算报警,让儿子承担相应的责任。
无奈溺爱儿子的妻子以死相逼,昭夫只好答应妻子帮儿子隐瞒真相。他将女孩的尸体丢弃在公园的厕所里,很快就被人发现了。警察根据女孩身上的草叶怀疑到他家。
昭夫只好另想对策。决定将罪名嫁祸给他已患老年痴呆症的母亲身上。商量好供词后,昭夫打电话自首了。听完了他们一家的供词,警察也是半信半疑。
这时候他们发现了母亲的手指涂满了红色的口红,而在死者的脖子上并没有留下口红的痕迹。
为了让昭夫承认撒谎,警察不断强调母亲会被关在环境很恶劣的地方,被关押的生活会很凄惨,可是昭夫并没有动摇。
直到临走时妹妹让昭夫带上母亲的拐杖。拿出拐杖的昭夫看到拐杖上挂着自己小时候送给母亲的挂着铃铛的名签,想起母亲对他的爱,终于崩溃的跪在地上,承认了谎言。
警察这才告诉他,他们已经知道真相了。因为他的母亲早在几天前就打电话给妹妹,让她保存好那支口红。
其实他的母亲并没有患老年痴呆症,只是因为不想和他们交流。所以,母亲就是这样静静的听着昭夫和妻子商议如何将罪名转移到她身上,虽然万分悲痛,但母亲还是选择了想方设法自救。
为什么这个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很痛苦?这对中年夫妇有很大的责任,妻子只关心孩子,而且一味地溺爱他。
丈夫也觉得家中无趣,在孩子最需要关爱的时候却在外面跟女人鬼混。
老人因为老伴的去世变得孤独却得不到儿子的关爱。只能假装老年痴呆症沉浸在思念老伴的世界里。
孩子直巳呢?因为六年级时学校发生了一件事一直被人嘲笑,没有朋友,总是独来独往,要么就是关在家里玩游戏。
母亲的溺爱纵容,父亲的漠视,即便发现孩子企图灌醉女孩猥亵也只是说观察观察。所以孩子在杀人后也毫无愧疚,只是觉得弄脏了地板,觉得这件事应该让父母去全权处理,和他没有关系。
贯穿全书的,还有查案警察加贺父子的事。加贺的父亲隆正一开始就患了重病躺在医院治疗,而加贺却从来不去看他。
就算在表弟的质问下,他也只是说“人怎么死,取决于他是怎么活过来的。那个人会有这样的死法,完全是因为他的活法就是如此。”
“建立起温暖家庭的人,死时也会得到家人的关怀。而没能建立起像样家庭的人,死时偏偏渴望亲情,你不觉得他这样很自私吗?”
原来隆正年轻时忙于工作,忽略了家庭,以致他的母亲离家出走,而后一直一个人孤独的死去。
直到最后,加贺才说,是为了尊重父亲的意愿,让他和母亲一样孤独的死去。
表面上无可挑剔,细想之下,这难道不是加贺对父亲的惩罚?这也印证了他的话:没能建立起像样家庭的人,死时偏偏渴望亲情,你不觉得他这样很自私吗?
其实这些话,又何尝不是在警醒我们,如果你怎样活着,就会怎样死去。死法是对自己活法的写照。这也是对昭夫一家的写照。
前半生没有原则、逃避责任的生活,决定了他后面所经历的一切。
在这个家庭里,他不是一个好儿子,即便住在一起,母亲因为思念父亲假装老年痴呆,暗示他很多次也没有留意到,还将杀人罪名嫁祸给母亲,难道他就没有想过年迈的母亲会经历什么吗?
但是,换个角度讲,如果这是一个温暖和睦的家庭,说不定奶奶会为了孙子主动顶罪。但是没有如果,温暖的家庭也不会造就会杀人的孩子。
昭夫也不是一个好丈夫。忽略妻子在外面偷情。
更不是一位好父亲,孩子的事一无所知,就算知道了不是暴力就是无可奈何。他所抛弃的家庭,最终也抛弃了他。
这本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警醒。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让长辈能过自己想过的日子,也是对她最大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