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的清晨,我与孩子们散步在奎山公园的林荫小道上。
树影斑驳,日光婆娑。一阵阵秋风拂过,几片微微泛黄的叶子纷纷扬扬,像是叙说秋的故事……
人生在世,几度春秋。
看着在我前面一会奔跑、一会慢步说笑的兄妹俩,我百感交集。时光犹如骏马奔腾,转眼间,他们已从蹒跚学步摇身一变,已然少年风华。
有人说,孩子是你生命的延续。孩子是为人父母的影子,而我们是孩子们的一面镜子。
是啊,孩子们身上所折射出来的不就是父母的影子吗?
你希望你的孩子是个怎么样的人,首先你得是个样!
我是个怎么样的人呢?
光影婆娑,勾勒出一幅幅记忆里的、我那孩童时的碎片。
拼凑间,我与姐姐、哥哥、弟弟一起的童年时光,一卷卷画面随之舒展开来……
印象中,童年的姐姐懂事、平凡、美丽,对我们另外三兄妹疼爱有加,是母亲的得力助手。
也许是因为比我年长4岁的原因,也许是因为她的过度懂事,父母亲是从来不“管教”她的,更任由她自在些。
说实在话,父母亲平时是各忙各的,是很少管我们的。特别是父亲,一副让人望而生畏的样子,跟现在的平易近人判若两人。我们的恶作剧一旦败露,且不得不让他插手时,谁都插翅难飞。
“妈,一毛钱给我好不?”
年幼的弟弟嘴馋了,忍不住跟在招呼客人的母亲讨要一毛钱买糖吃。
母亲一脸可亲的样子,起身,伴着手势招呼着弟弟:“来,来,来,妈拿给你。”
她把弟弟领到隔壁柴房,门咣当一声关上,吓得弟弟扑嗵一声跪下承诺——以后再也不敢在客人面前讨要零钱了。
那年,弟弟4岁。
“人前不训子”,是母亲的原则。她更是绝不允许我们当着客人面前拆动客人带来的礼品的。
年长我两岁的哥哥是我心中的捣蛋鬼,无“恶”不作。
从偷偷爬上慢行的大东风车到车速提高而跳车、约三五伙伴到饮水井里“游泳”、与人打架……
父母亲也是一边教育,一边无奈地为他的恶作剧买单。
那一次,柴房的后院炊烟缭绕。而我,是被迫同谋的一份子——帮忙生火烧番薯。事成后我便能得到其中的一小块,作为酬劳。
事情终是败露。
母亲先是推开房门灭火,紧接着便把这件事上报给了父亲。
哥哥纵是仓皇而逃,也躲不过父亲追赶好几条巷子的命运。
父亲的“狠”,若非众人“苦苦相劝”,哥哥真是劫数难逃了。那年,哥哥读三年级。
害人害己,纵火的苗头必须扼杀在摇篮里,母亲绝不退步。移交给父亲教育是母亲最大的“狠”,这让溺爱孙子的爷爷怨了好长一段时间。
父亲养蜂。
我读四年级那年,父母不在家,又恰逢有人上门买蜂蜜,我便帮手卖得25元。
玩伴对我说,你不用告诉你爸妈,自己拿着用,可以买好多东西。
是啊,可以买到我心爱的玩具,这是多大的诱惑啊!
但父母早已教会了我们许多的为人处事的理,生而为人,骨子里的品格,无价!
后来,我也就慢慢疏远那个玩伴了。
……
如今想来,我的身上,我们四姐弟的身上,在为人处事的许许多多的方面上,的的确确是有父母亲的影子的。
各自成家后,我们也做到了,父母当年教导我们的:相亲相爱,各自前行,适当相互帮衬。
看着眼前孩子们嬉闹的身影,一幅岁月静好的模样,在这个初秋。
我想:这不就是我们家风的模样吗?
我和孩子们绕过那新搭建起来的栈道。桥下的湖面上正好有一只白鹭,正依着水面振翅而飞——
那激起的一圈圈涟漪,仿佛就是一个个秋的故事。
在我的眼里,也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