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我一直提醒自己努力不鸡汤,尽管鸡汤文很有市场,但始终只能养生不能治病。身边大三的几个朋友陷入了迷茫,让我想起刚刚经历过的同样迷茫的一年。于是我决定写下自己的一些想法和选择,和大家分享。
这一年最难过的一件事,是取舍。
你总要做出一个选择,出国,读研,工作。你选择了什么,就可能意味着要放弃什么。
大三下开学的时候,有个学长语重心长告诉我,你总要赚钱养家。那位学长一直是与我相似的乐天派与理想派,当他如此告诫我的时候我真是心灰意冷。那种感觉就像,你忽然失去了同一段旅程中的伙伴,他告诉你,嘿我要回家了。
开始孤独的旅途后,我首先选择的是出国,方向是公共管理。而我至今都未能说服自己的是,为什么当时会这么执着要出国读MPA。一个奖学金又少,招的人又多,偏就业导向但在国内外又都不好就业的专业。可能这成为我最终放弃的原因,但至少当时我是很认真地希望得到这个机会。在与几位大神交流后,我决定和所有出国党一样刷托刷G找实习。
而真正让我对自己的选择产生困惑的,是开始找实习的时候。开始广撒网地给非盈利组织投简历,希望要一份暑期全职的实习。一些组织回应了我,却让我更加困惑。我问自己,自己对于公益事业的兴趣,真的已经达到了作为职业选择的地步了吗?或者我只是为了出国,而希望有这么一份实习呢?这不是文字游戏,而是一个逻辑问题。MPA的就业方向有许多是在NGO领域,而选择MPA是为了在这一方向进行训练——而今我却为了学位,去说服自己去做并未作为职业选择的NGO,这似乎是本末倒置了。我无法说服自己,所以我陷入了我第一次深刻的迷茫,我为什么要出国?
这个问题唯一有力的理由是,我希望出去见见世面。我从未出国学习,是一只从未出过国门彻头彻尾的土鳖,甚至连用英语上课的经历都没有。而如果只是为了这个目的出国,似乎也不是特别能够说服自己的理由——因为这似乎不是我希望去做的,而是我为了符合某些优秀的标准,而要求自己去做的,然而我从未认真审视过这些标准是否值得去遵循。
没错,我就是这么矫情的一个人,我永远都要给自己一个充足的理由,永远试图去说服内心那个反抗着世俗标准的自己,而当我未能说服时,我便不能义无反顾。
在找实习的过程中,我顺手投了几个企业的暑期实习,没想到一一进了面试,给了我许多有趣的面试经历。我此前并未有过任何实习经历,这成为我在找实习时的一大短板。在面试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我对于企业的印象有了大大改观。曾经以为企业就是资本主义的螺丝钉,是泯灭人性的赚钱工具,因此一直排斥甚至轻视这一领域,情有独钟于公共事业。
而在一个企业面试时,我与面试官大谈特谈两岸关系,聊自己对于两岸政治的设想与想象,最后面试官给了我最高的A+评价。我发现里面的世界非常多元,而工作并非想象中单调,这是让我一度考虑毕业直接工作的主要因素。后来我到了这家与我谈笑风生的企业实习,并在实习结束后拿到了校招pass卡。必须说的是,这个机会对我而言非常好,因为我并没有信心在两年之后,能够得到同样的机会。
但我最后选择保研,继续追求自己小小的研究兴趣。
写到研究兴趣时我心头一震。因为这是我最坚定也是最心虚的理由。还是最初那句,你总要赚钱养家,一直敲打着我。在出国的念头动摇后,我开始回到了保研的想法。保研是有许多选择的,当时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各个学校的管理硕金融硕。当然,最终我统统被拒了——我从不讳言这一点,因为被拒绝本身是很有趣的经历。
暑假时我报了两个保研夏令营,都顺利进了面试,都不出意外地拒了我。被拒绝的理由自然有很多,未有很厉害的实习经历,未真正从事过科研,未有匹配的学科背景。但在那痛苦的暑假里我意识到我最欠缺的其实是,真正想去做什么的决心。我一直带着“这个项目好像不错”的想法在追寻着什么,而不是我真正想做什么——这就好比如果一个姑娘觉得你“人还不错,做男朋友的话也不坏”,那她就从未真正爱上你。
这对于一个理想主义者来说是致命的,因为我从不会伪装。我再次无法说服自己,在面试官面前装出一副我对于商业或者管理充满野心的样子,于是我顺理成章地失败了。
连着两周遭受拒绝让我很痛苦。于是我陷入了我这一年中的第二次迷茫,我到底想做什么,我到底想过什么生活,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质问自己这个问题是需要勇气的,因为你必须去剥离开那些冠冕堂皇的借口,必须去排除对于高大上的盲目崇拜,必须去探索内心最隐蔽的角落。这很难做到。
同样坚定而又令自己心虚的念头是,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社会更好。即便是用键盘敲打,我相信屏幕那边的你也会觉得可笑——但我却是衷心地这么希望的,自己的才学与努力,终有一天能够帮助到无尽远方之外的无数人们,才是人生价值所在。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会有许多现实的因素,比如赚钱养家。但我从未打消过这个念头——这是仅存的小小火种,现在的我或许缺少信心和底气挂在嘴边,但也绝不会讳言。
想通这一点之后眼前的路似乎明朗了许多,但对于现实的考量也从未消停。于是大四上到来之后我依然报了两个项目的保研申请。其中一个是金融硕,而它在见到我的材料之后,连面试的机会都不屑于给我。
这应该是这一年里我受到的最大挫折。我幻想过无数次因为自己的实习经验不足或者学科背景不匹配遭到面试官刁难的画面,却未曾想过用一封拒信断绝了我的念头。我向帮我写推进信的老师求助,向学院的老师求助,却不能阻止自己陷入无限的困顿与绝望之中。我自视的优秀,在对方眼中可能连获得面试的机会都不配。
后来一位老师的话点醒了我,他说,其实这封拒信是替你做出了选择,你的经历与背景,确实与金融无关,你在过去三年中感兴趣的事,也与金融无关。这才让我一下子释然,我花了每个假期在许多地方调研实践,我热衷于关心两岸交流与台湾政治,我关注中国的改革与发展——这一切都不足以成为我读金融的理由,我在自己不自觉的过程中,其实做了许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最后我孤注一掷地保本校的公共管理,依靠着此前的经历与积累,对于研究方向的深思熟虑,最终顺利录取。这才走完这漫长的路,也慢慢相信这是我愿意而且非常渴望去学习的专业。
这并不意味着我停下了对未来的思考与迷茫,只是迷茫再也不会扰乱我的读书和思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与我一样,把大学四年过得如此随机,如此缺乏计划,没有按部就班地去做社工找实习,但这随机的四年让我慢慢摸清今后更多日子的方向,不算吃亏。
我不知道这对于我今后能否找到工作或者能否赢取白富美走向人生巅峰,是不是一个最佳选择,但我很清楚这是我最愿意做的选择,也是我最害怕自己不去争取就会后悔的机会。
我不知道自己为何要将这一切写下来。但希望读到这里的你,能够理解一年前与你同样迷茫的我。你们最终会找到自己的passion所在,找到那个能够点燃你,让你感到踏实的理想,我相信一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