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薛兆丰老师讲了古往今来,人类历史上曾经出现过的竞争规则。
1.暴力
2.智力
3.论资排辈
4.社会地位
5.劳动时间
6.先到先得
7.随即分配
8.按需分配
9.价高者得
然后我就想起一个问题,春节回家高峰,火车票难买一直是一个难题。那么一直以来火车票实行的其实本质上是先到先得规则,有很多经济学家提出这个方式是不对的,应该遵循价高者得,而黄牛就是价高者得的一种表现形式。
可是广大群众就不认同了,凭什么让我们花更多的钱买车票。这就涉及到这两种竞争规则推动带来的结果了。
首先没有任何一个规则更公平,每个规则对应的人产生不同的公平观。暴力规则下,练武的人说公平。智商规则下,学历高的人说公平。其他规则也是如此。
另外竞争规则本身会带来成本。论资排辈规则下,所有人都跑去熬资历。社会地位规则下,所有人都会潜在的趋炎附势,走后门走关系。其他规则也是如此。
那你看,到此为止在火车票的竞争规则上,先到先得和价高者得也没确定谁优谁劣。问题的关键在于最后一个规律。
竞争带来的成本,其他人难以从中获利。劳动时间规则下,加班加点工作的人相对工资高,而加班的这段时间对这个人涨工资的人有用,对其他人却没有价值。先到先得规则下,排队买票,提前来排队买票的人,提前的这段时间对他是有意义的,对其他人是没有价值的。除了价高者得,所有的规则都会产生这些无价值的成本。这些都是无谓的损失。
价高者得规则下,每当人们为了赚更多的钱,从而在出价的过程当中胜出的时候,人们不得不向社会其他人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产品。这个规则产生的这个成本并不是无价值的。不会产生无谓的损失。
进而价高者得的规则可以提高社会凝聚财富的能力,即在这个规则下,社会的饼越画越大。社会的财富总量增多,人均的好处就增多了。
我国改革开放30年,其实就是得益于此。比如说高铁,人均财富增加,进而国家财富总量增加,最终发展出的社会福利。
那么为何火车票最终还是保留着表面上先到先得的竞争规则呢?可能是源于真正的消费人群相对于价格成本更愿意用其他成本换取车票。春节车票的消费主体是务工人员,相对于价格成本,更愿意付出时间成本。
薛老师说:其实这就是两种分配方式,认钱还是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