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辉是谁?
全球报价最高的商业摄影师之一。
他是电影《芳华》的平面摄影师,那些泳池边美好的肉体都出自他的镜头。
他曾拍过美国总统卡特、吴宇森、成龙、张艺谋、徐克、葛优和200多位世界冠军......
你不知道的是?
汤辉还是一个玩家老炮,他将行走看作寻找本心,激发智慧的方式。
今年春节他还向你发出邀约,作为KOL与你一起踏上北纬66度极光之旅。
一个下午,寺库生活来到汤辉工作室,跟他聊了下旅行、摄影、艺术以及他们即将开始的旅行。
旅行是反观自己,找回本心最重要的途径之一
2016年汤辉参与了“艺术航海”的项目,对于他,这既是一次主题旅行也是一次思想的再造旅程。这是德国前卫艺术家代表博伊斯在上世纪80年代发起的项目,核心是创造一种高强度、沉浸式的体验,感受人与自然以及与这个世界的关系,再去践行“人人都是艺术家”的理念。
整整6天,他和一众来自英国和中国的艺术家、企业家一起漂在一艘帆船上,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遇上风浪,船体倾斜45度,船舱就像难民营一样。6天里,汤辉吐得比谁都厉害,也在这六天里他看到了很多职业艺术家的生活态度,也让他在痛苦不堪重找到了:孤独。“当你和其他人窝在因海浪翻涌而站不稳的船舱里,等待风平浪静那一刻到来时,你脑海中没有‘我要拍摄’的念头,更多的是感受生命的渺小。”
艺术航海途中,汤辉用手机拍下的旅途照片
同行的人中,活动的发起人英国泰斗级艺术家克瑞斯(Chris Wainwrigut),给汤辉留了下最深的印象。这个不像艺术家的艺术家在艺术界威望很高,却过得很清贫。夫妻俩在十几年前就卖掉房子,生活在船上。“艺术圈没有挣钱的渠道的话,是不能生存的,但是好的艺术家是反其道而行的,克瑞斯对于钱没有执念,在艺术创作上也不会因为商业价值而随波逐流,是一个特别有生命和艺术态度的人,虽然他的作品在触动人心方面并不差。他做公益艺术项目,通过艺术去感染和影响别人。”
这次漂泊在海上的旅行让已经是中国最成功的商业摄影师的汤辉受了触动,也让他更明晰了自己的方向:从商业摄影到艺术摄影转变,去做一些对自己有好处,对公众有好处的事情,可能跟钱没有关系,而是用公众听得懂的艺术方式去影响更多人。
遗憾的是,去年克瑞斯在威尔士登山过程中突发心脏病过世。在一篇悼念克瑞斯的文章里,汤辉写道:如果有一天我可以选择死亡的方式,我愿意像他一样,在探索世界和内心的过程中离去。
《安仁双年展》特别邀请展上汤辉的参展作品《航海 • 怀念克瑞斯》,他用这个作品向这个艺术家致敬
漂在海上的日子里,汤辉用手机拍下了11位航海成员的人像,这些看似有些荒诞的人像图片与带有航海环境和博伊斯头像的黑白视频共同构成了他的作品《觉》。在《觉》中,每一幅人像及视频中博伊斯的额头都扎入了一根中医的针灸针。在作品说明中,汤辉说《觉》是通过为人像照片进行针灸来映射的一种自我觉醒,这种自觉的过程更像是在为人们“治病”,而病症本身则是某种程度上暗喻了多数国人对于艺术和思考的麻木和不屑。
对于汤辉,这组发端于艺术航海旅行的作品,既是觉别人,也是觉自己。“艺术简单来说是独立思考,换成国学的说法就是‘内观’,一个自我完善的过程。而旅行是内观和自我完善非常重要的一个途径,因为内观是需要参照物的,行走则会让你有更多的机会去直面世界。”
《觉》是通过为人像照片进行针灸来映射的一种自我觉醒
汤辉说自己没有受到艺术史和人类文明史的系统教育,反而是行走让他看透了很多东西:旅行最大的改变不是你的作品,作品只是你被修为之后的一个展现,旅行多的人,你能看出他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作品在不断被颠覆和改变。如今修为之后的汤辉解散了庞大的庞拍摄团队,留下5个人开始玩起了“艺术”,在公众号“汤辉一刻”和微博@汤辉摄影师中向大众传播更接地气,更平易近人的艺术形式。
2016年冬汤辉作为旅行机构“人生玩家”的KOL,与他们一起策划了布拉格之旅。在这次旅行中,他也完成了一个身份的转变,从著名的摄影师到KOL。一个多星期的时间里,他跟几位团友泡在布拉格这座古老的城市里,逛博物馆,看朝代更迭下的布拉格建筑,体会当地人的市井生活,有很多时间去读懂这座城市。这种沉浸式的旅行方式是他喜欢的。
如果从1989年开始算起,汤辉是中国比较早的走出国门旅行的人,他像大多数中国旅行者的足迹一样,经历过上车睡觉,下车留影的看热闹阶段。现在的他越来越喜欢留下来,去的地方越来越少,在一个地方呆得越来越长。他把旅行看作反观自己,找回本心的途径。“旅行激发智慧有两个层面,一个是你去看人类文化的发展轨迹,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回到自己,审视自己。”
相较于创作这个字眼,汤辉更愿意把他在旅途中的拍摄称之为表达内心的一个工具,用手机随手拍下触动自己的画面。在布拉格的几天里,他以教堂为背景拍了一组冬日背景下树木的枝桠,来表现生命的不同阶段,从虬枝密布的青年到渐次稀疏的中年和老年,是他对时间和生命的理解。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汤辉将旅行当作了那个重要的反射墙。
从艺术航海到威尼斯和布拉格,汤辉将每次旅行当作艺术思考之旅
寺库生活X汤辉
Q&A
旅行与摄影
“用相机拍摄,跟我们用旅行认识世界是一样的,你要找到能滋养自己的东西。”
Q:摄影师和艺术家的身份会不会对你旅行的视角产生影响?
A:我的观点是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不如阅人无数,我喜欢看人,观察别人的生活,再把这些观察放到人类进程里去看就很好玩。比如我们马上要去的挪威极光之旅,虽然北极我没去过,极光也没看过,但我对那边的原住民萨米人更感兴趣。他们是北极圈仅存的欧洲原住民,他们的生活方式延续几千年,这多有意思。
Q:你现在出去旅行一般会带什么样的器材,上次去布拉格你好像只带了手机?
A:我现在出去很少带器材,一般就带着一部手机。当代摄影是不以器材和技术为衡量指标的,重要的是你的想法和感受,所以我很早就不注重器材了。有时候器材反而让你变的不自由,比如你在路上拿个大炮对着人家拍,他一定不会呈现最自然的状态。我现在旅行中的拍摄更关注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是说要拍出什么好片子。那次艺术航海,我把船上的人都拍了一个遍,因为好几天都在海上,没事做,我会把一张大脸后面配上桅杆,交代环境,我甚至也会拍一些剪影的东西去讲故事,这是摄影师的习惯,在记录的时候会带上摄影师的技巧或者说视角。对我来说,这个过程是“觉”自己也是“觉”他们。
在旅途中汤辉更关注的是表达自己的感受,用手机随手拍下触动自己的画面
Q:技巧和器材都不重要,内容才是最重要的?
A:我上次在布拉格也跟团员分享,你的拍照要有主题,技巧不重要,技巧永远是服务于内容的。如果你内容不清晰,技巧再好,也没有太大的意义。我挺怕像我这种摄影师,人家一看我的照片说太美了,挺怕的。这首先是对我的理解不对,第二我也怕误导大家对于摄影的理解。我正在想办法摆脱我职业摄影师的习性,不是一看到美就想拍。没有主题和故事,我就不会评价一张照片,如果只是说美,我也可以当评委,选出来更美的照片,但是我会问拍照的人,美了之后呢?你想干嘛。以此来激发独立思考的能力。
Q:对于旅行中的摄影爱好者还有哪些建议?
A:这些人最好懂一些美学、人类文明和历史的东西,知道一些色彩、构图的原理,懂得色彩是有情绪的。比如说,布拉格广场像一个建筑博物馆,建筑背后的差异,代表了时代的差异。好的摄影师可能会看得更细节一些,比如说会看到窗户之间的距离,色彩之间的差别。当你知道了这些差别是为什么的时候,同样是拍摄一张建筑的片子,它就会不一样。在别人看来,那可能就是几张照片,但别人会在你的图片里读到你的情绪。如果没有这种知识就会变成汤老师在这里举了相机,后面一排人全举起相机,没有独立的思考这在摄影圈很普遍。用相机拍摄,跟我们用旅行认识世界是一样的,你要会看,找到能滋养自己的东西。
Q:上次布拉格之旅,你说“人生玩家”每个环节都安排的不错,你心目中一次理想的旅行是怎么样子的?
A:人生玩家的行程基本上都是对应有一定收入,对旅行有更高层次追求的人,他们已经跨越了下地拍个照片,走马观花的阶段。旅行是一个愉悦自己和抒发自己的过程,如果设计好了,会把旅行的面比原来延展得宽广得多,所以行程设计很重要。我们这种人生玩家的介入就是让旅程更加饱满、丰富。旅伴很重要,他会让所有的景观都增加人文色彩。旅行不仅仅是一个表面上的行走,还是一次心灵的行走。
Q:这次“北纬66度极光之旅”是你跟“人生玩家”的第二次合作了,上次团友们都很喜欢你的每日分享会,这次还会有这个环节吗?
A:如果大家有意愿,会有这个环节,我很愿意跟大家探讨艺术,人生,摄影的一些心得。在短短的分享时间里,给大家一些要点,一些思考和看待事物的方式。
《芳华》
“拍摄《芳华》,因为我有感同身受的经历。”
Q:最近冯小刚导演找你拍摄了电影《芳华》的海报,在拍摄中,你十年的军旅生涯会有代入感吗?
A:冯导找我就因为我有越南自卫反击战这个经历,早年他就经常开玩笑说:汤辉你应该来帮我拍电影海报?我说:我为什么要拍,我也不熟悉影视这个行业,而且一部电影平面拍摄的预算并不高。我们职业摄影师是用钱来衡量项目的,我拍摄的价格已经很高了,一报价就吓你一跳,那何苦,朋友都不好做了。他这次找我,我就没理由了,我自己读了一遍剧本,当时就想:这不就是写我吗?之后这个事就跟钱没有关系了。我有感同身受的经历,而他要的就是感同身受。拍电影海报是一个商业行为,就是快速阅读剧本,了解导演的意图,读懂电影中的这一群人。我拍了三天,就把冯导所有的平面制作的预算用完了。《芳华》我只拍了三天,所以后面那些撅大腿的都不是我拍的。
汤辉为电影《芳华》拍摄的海报作品
Q:《芳华》之后,你又拍了一个老兵的项目,是芳华促成了这个项目?
A:是,《芳华》是一个点。《芳华》上映之后,我包场邀请曾经的战友来看电影,大家聚到一起,回忆起了很多当年一起当兵,一起打仗的事情。我就想为这个群体造像:这些人都打过仗,初中毕业我们一起当的兵,受教育水平都很低,但是不妨碍他们面对生死之后,变成了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拍摄这群18岁就经历了生死,活下来的,又过了知天命年龄的人是一个什么状态,在他们这个年龄也许又要再一次面对死亡的时候是如何看待生命和生活的。我拍我的战友,每个人都很生动,我把他们拍成了明星。在群里,战友们都说,完全没有想到他们还可以这样。我的照片就是我理解的这个群体。
汤辉在《芳华》现场拍摄
Q:你理解的这群人的特质是什么?
A:豁达,乐观。提到战争,我们一般想到战争伤害、抑郁,而且他们后来都经历了将近40年的生活,人生的苦难经历得并不少。但是人都有另一面,这是我愿意展现的。我把他们拍得像明星一样,谁说他们不是明星呢?
汤辉的摄影项目“拍一张‘英雄的合影’”
Q:你曾说自己阅人无数,你拍摄了冯小刚的照片,他会在照片上写下“懂我”的字样,会不会有拍摄对象不喜欢你的作品后者说你拍得不像他们的情况?
A:比如工作室门口,葛大爷那张照片,他喜欢不喜欢不重要,反正我喜欢。这张照片第一个层面是所有认识他的人,跟他很近的人都说,这太像了,特别特别他。从深层面看,这是汤老师在想什么,你为什么把他拍成这样。对我来说,葛大爷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老戏骨,一个生活里非常低调的人,我要给这一类人造像。我决定一个人的形象有时候跟他的性格作品没有任何关系,我拍的他是我对他这类人的理解。
汤辉将他拍摄的名人归结为一类人,是有过一定经历,又承载过荣辱的人,这使得他镜头下的名人更像是一个沧桑的普通人而非明星
时间
“谁说时间拿来浪费不是一件好事?”
从1976年到1986年,汤辉当了10年大头兵
Q:寺库认为最奢侈的是自己的时间?你怎么看这句话?
A: 我们更有感受,因为我们的年龄在这,人的生命真的非常短暂,谁都愿意在有限的生命里去绽放,但每个人对绽放的理解不同。我有一句话:谁说时间拿来浪费不是一件好事?当你的价值观改变的时候,你认为浪费时间是一种享受的时候,这才是有价值的时间。对时间的认知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
Q:你人生中最奢侈的时间是怎么度过的?
A:我觉得我当兵的时间是最”奢侈“的,那时我就是一个傻子,纯玩、纯混,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非常奢。现在我也想回到那种无忧无虑的,什么也不想,没有发展计划,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阶段,那段时间太大奢侈,太大的浪费。人在被社会和历史推动的过程是身不由己的,但是回望人生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积淀都不是白过的,哪怕是当了十年的大头兵,它也能刺激你现在狂补、恶补曾经缺乏的东西。你就会有主动面对时间的能力和意愿,这时人才会改变。
文字:Ruby
图片 /本文所有图片和视频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