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转股价、转股价值
1.转股价:可转债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可转换”为股票,转股价肯定是越低越好。
上市公司在发行可转债时,会约定一个初始的转股价。假设现在A转债的正股价是10元,当转股价设定为8元时,就等于可以8折(8/10)买到股票。B转债的正股价是14元,当转股价设定为6.3元时,就等于可以4.5折(6.3/14)买到股票。
在可转债投资中,转股价始终是个很重要的参数,称之为“定盘星”。
转股价和正股价的比价关系,始终是转债价格的价值中枢。正股价比转股价越高,转债价格越高;反之则不尽然,因为转股价可以虚高而不下调——可能没有进入回售期,或者还没有触及回售触发价。
2.可转债的转股价和正股价的比价关系。可转债的转股价值=可转债的正股价格÷可转债的转股价×100。
可转债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可转换”为股票,转股价肯定是越低越好。
转股价比正股价高好还是低好?转股价比正股价越低越有利。
3.转股价格是指将可转债转换成股票时,需要为每一股股票支付的价格假设可转债的面值是 100 元,转股价格是 5 元,则每一张可转债可以转换成 100/5=20 股股票。每张可转债的可转股数量 = 可转债面值/转股价格。需要注意的是,在计算每张可转债的可转股数量时,必须用可转债的“面值”除以“转股价格”,不必考虑可转债的当前价格,也不必考虑其标的股票(正股)的当前价格。
“正股价格”与上面所说的“转股价格”的区别在于,“正股价格”是随时变化的,而“转股价格”是一个固定的值。
4.例子。
假设现在A转债的正股价是10元,当转股价设定为8元时,就等于可以8折(8/10)买到股票。B转债的正股价是14元,当转股价设定为6.3元时,就等于可以4.5折(6.3/14)买到股票。
A转债的转股价值=1.25。B转债的转股价值=2.22。
同等条件下,转股价值越高,可转债价格越高。
二、PB:市净率。
计算公式:每股股价(p)/每股净资产(Book Value)。
市净率越低,投资价值越高。
一般选择对应正股市净率PB<2的可转债。
PB < 1,意味着跌破净资产,如果PB>1而短持的话,可能恰恰相反,到期时间近的估值会高。
1.转股价和每股净资产的比率就是:转股价/每股净资产。转股价不能低于净资产的时候,市净率就已经可以大致算出目前价位的折价率。这是换算法。
2.转股价可以下调,但不是随意能调的,一般是有分红、配送股、资产重组整合等事件,再通过股东会才允许调的。
3.可转债低于转股价30%触发回售,而高于30%触发赎回,两者都是可转债持有者把可转债卖回给发债公司。以不同名字区别而已。
PE:市盈率,股价与每股盈利的比率。一般认为,如果一家公司股票的市盈率过高,那么该股票的价格可能有泡沫,价值被高估;反之市盈率过低,那么该股票的价格没有泡沫,价值被低估。
PE(TTM):滚动市盈率,即股价/最近四个季度每股收益之和。
ROE:净资产收益率,公司税后利润除以净资产得到的百分比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用以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指标值越高,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此处采用PE和PB估算,与年报上的数据有少许差异。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等于市盈率/(每股收益增长率*100)。用于衡量公司相对于业绩成长性的估值水平,PEG大于0且小于1表示估值较低,1表示合理,大于1表示估值偏高。
三、除权除息(DR):如果在股市中看到股票前有DR字样,表示这只股票今天正处于除权除息日。除权除息(DR)是指上市公司以股票/股利(现金)分配给股东时,若进行配股,则除权(XR),若进行现金分配,则除息(XD)。一支股票除权除息之前,常常用含权来表示。含权即是上市公司会对股东送红股或配股,但尚未实施。
要除权除息的核心原因是:分红或配股后,每股股票所代表的实际价值减少了。
四、YTM:到期收益,是指将债券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到期收益率(Yield to Maturity,YTM)又称最终收益率,是投资购买债券的内部收益率,即可以使投资购买债券获得的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于债券当前市价的贴现率。它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收益率,其中隐含了每期的投资收入现金流均可以按照到期收益率进行再投资。
到期收益率=(收回金额-购买价格+总利息)/(购买价格×总期数)×100%
示例:某种债券面值100元,10年还本,年息8元,名义收益率为8%,如该债券某日的市价为95元,则当期收益率为8/95,若某人在第一年年初以95元市价买进面值100元的10年期债券,持有到期,则9年间除每年获得利息8元外,还获得本金盈利5元,到期收益率为(8×10+5)/(9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