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本书之前我一直都没有听说过敏感期,更别谈关注和帮助孩子度过敏感期了。读完本书觉得自己就是一个对各种养育和教育知识急缺的人。不过作为一名老师我还是很幸运的,幸运自己能够从身边的朋友身上汲取更多的能量,幸运自己在做妈妈的道路上一直很努力的成长着,更幸运的是我能够在孩子7个月的时候收获这本书的真谛,让我能够在养育这条路上走的更远更坚定。
我也是从朋友那里看到她正在读孙瑞雪《捕捉儿童敏感期》,于是留意了一下,并且自己也用心的去图书馆借回来读了。读罢此书受益匪浅。隐约觉得孙瑞雪老师的教育原则和以前读过的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中的小林宗作校长的自由教学理念有些像,他们都是关注孩子的内在生命的觉醒,给予孩子自由和爱,让孩子无拘无束地自由成长。他们都践行着自然而然的生命成长的规律。《敏感期》更多的是案例分析,给我们更多的是了解和参考,进而创造爱与自由的环境,帮助孩子顺利度过敏感期,完成自我建构;《窗边》讲述的是以小豆豆为主的人物的蜕变过程,旨在传递爱与自由教学给孩子的影响。看后我也不禁感慨:小豆豆实在是太幸运了有一个那么理解她的妈妈,和一个充满爱和自由的校园。
《捕捉儿童敏感期》中有很多具有独处和人文性的安排让人感动:比如说幼儿园每周只安排一个新生插班,并且有一位老师专门负责这个孩子,她哭闹时可以带她到街上走走转转,而不是把孩子琐在校园,让孩子多学校恐惧,孙校长认为,要让孩子对学校产生像家一样温暖的感觉才对。于是才放孩子往外走,有专人负责,走累了回来休息,这样以来孩子自然会有对学校的依恋,慢慢就会喜欢上学校。另外,学校定期上主题课,戏剧课,绘画,音乐,还有自主工作(自己选与自己年龄段相符合的教具操作,在操作中形成认知)。教室专门设立一个化妆间给处于审美敏感期的孩子用。孩子处在哪个敏感期就因材施教的给他们普及哪些方面的知识,不给孩子灌输超出他们认知范围的知识,因为学校认为抓住敏感期去培养孩子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这些措施背后都离不开一个原则:爱和自由,只有给孩子爱和自由,理解和尊重孩子,他们才会尽情的释放内在生命的潜力,顺利构建一个成长中的自我。
看《窗边》在前,看《敏感期》在后,当时看完《窗边》真的怀疑小林宗作这样的学校真的存在嘛?未来我的孩子要是能遇到这样的校长就好了,并且我也试着规范自己的教育原则,使自己变成更好的老师,也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幸好遇见了《敏感期》这本书,一口气就读完了,意犹未尽,感慨良多。原来自己的学生以及身边的亲人的孩子都有类似书中的案例中的某些表现,大概当时我处理的方式方法还是很拙劣的,好歹没有什么过犹不及之处,不过看罢此书更知道了孩子是出于敏感期,我也能更多的给予他们宽容和理解了,如果当时我看过此书,我处理起来肯定会多一份慈爱和理解。索性生活就是这样,总会给你机会让你去弥补自己的过失。以前没有做好的,就会在以后给你机会去践行,我也得到了这个得天独厚的待遇,上天给我送来了一个天使,让我荣幸升级做妈妈,在我的儿子还没有出现敏感期以前,我也全面的了解了敏感期的特点和应对策略,只希望未来的日子里自己能够更加从容和坦然地面对孩子的敏感期,创造爱和自由的环境,帮助孩子完成自我建构,自己则学着耐心的等待,静静守候一朵花开。
最后附上一篇我最喜欢的文章和大家共勉:
《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张文亮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叫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蜗牛已经尽力爬,每次总是挪那么一点点。/我催它,我唬它,我责备它,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说: “人家已经尽了全力!”/我拉它,我扯它,我甚至想踢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真奇怪,为什么上帝要我牵一只蜗牛去散步?/“上帝啊!为什么?” 天上一片安静。/“唉!也许上帝去抓蜗牛了!”/好吧!松手吧!反正上帝不管了,我还管什么?/任蜗牛往前爬,我在后面生闷气。/咦?我闻到花香,原来这边有个花园。/我感到微风吹来,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慢着!我听到鸟声,我听到虫鸣,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咦?以前怎么没有这些体会?我忽然想起来,莫非是我弄错了!原来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