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脆弱啊,你的名字是女人。” 莎士比亚如是说。
从父系社会占据主导地位开始,女人便一直作为弱者的存在。不管是奴隶社会中作为商品出售坠入地狱般生活的奴隶,或是如今现代社会中备受残害的中东妇女,印度女性。
她们或藏身于社会的最底层,面对着来自于社会方方面面的歧视与敌对,无从发声;她们或跻身上流社会,风光体面的珠光宝气的背后,遭受非议鄙视与排挤。女人,被社会称为半边天,社会却又将他们排挤在某个阴暗的角落,面对角落里的阴冷黑暗,遭受死亡与伤痛的威胁。
她们,是南亚国度中被谩骂,被强暴,被求爱不遂的男人泼硫酸却只能默默忍受的一群弱者;
她们,是在IS控制的地区沦为性奴隶,被轮奸被贩卖,最终被殴打身亡暴尸荒野的弱者;
她们,是在中世纪被套上“贞操带”,在封建的古代被“裹脚”,在非洲部落惨遭“割礼”,在当今世界仍被谩骂为“婊子”的弱者;
她们,是在和平国度遭受家庭暴力却无法逃离,默默忍受无止境的嘲笑歧视与谩骂殴打的弱者;
她们,是网络上被键盘侠一字一句指骂的“女司机”,“贱女人”,“婊子”。她们的处境,原来并不比中世纪有所改善。
《永不妥协》,一部以真实故事改编的励志故事,可贵的是,它并没有一味地煽情以及过度泛滥的心灵鸡汤式说教,它给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弱者”的故事。
我们的主人公艾琳是一位带着三个孩子,离过三次婚,学历不高,没什么工作经验的单亲妈妈,简单来说,就是一个“花瓶”式的女人。这样的前提条件放在如今的父系社会面前,“懦弱”“不自爱”“悲情”这样的标签,便已经狠狠贴在艾琳身上。
可贵的是,艾琳是一个直率,爽朗,不愿意屈服的女人。她面对不公平的裁决,比如影片一开始艾琳被一位医生的车撞上了,最后的裁决居然是艾琳自己鲁莽驾驶,而突然冲出马路的“德高望重”的医生却胜诉了,对此,艾琳径自跑到自己律师的办公室,“强行”加入了他们的公司。
面对律师埃德的谩骂,她毫不犹豫地骂回去。
哭笑不得的埃德最终还是让率真可爱的艾琳留了下来,算是对她的一种补偿。这也是一种对弱者的怜悯。
后来,在调查一单污水申诉案时,艾琳偶然发现了污水中含剧毒物质,而供水公司确对此敷衍了事,当地居民对此一无所知,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周边居民身上更是由于遭受感染而罹患各种疾病,甚至死亡的例子多不胜数,善良正直的艾琳决定用她柔弱的肩膀担负起为受污染的数百名居民讨回公道的重担。
历时一年多的调查走访过程中,艾琳夜以继日地探访每家每户,一年之后甚至能够流利背诵出全部634位受影响居民的个人信息,电话号码,罹患疾病,家庭情况,甚至年龄模样。
为了帮居民讨回公道,她遭受过白眼,被大公司电话恐吓,同居男友的不理解到最后选择离弃她,长期出差让艾琳与三位孩子的关系疏离,艾琳甚至错过了自己最小的孩子贝丝说的第一句话。
当同居男友乔治在电话里告知艾琳,贝丝今天说了她人生的第一句话,简单的一个词“球”(ball),这个词从贝丝口中说出,却深深击中了艾琳的心。坚强硬朗,从不服输,最艰难的时候也从不流眼泪的艾琳这时却默默掉了眼泪。
作为一个母亲,孩子永远是自己心底最柔软的部分。
作为一个母亲,她是多么想陪伴孩子走过每一个值得纪念的瞬间,陪着孩子们记住跨出世界的每一步,见证孩子的每一个第一次。
艾琳错过了自己孩子的第一句话,为的是能让这634位受害者中的众多罹患绝症的孩童能够与他们的父母,共同见证更多的第一次。
此时,这些孩子变成了自己的孩子,为他们讨回公道,为他们的未来而战,是艾琳这个“弱者”前进的最强大动力。
最终,在律师埃德的帮助下,这位从没上过法学院,甚至很少工作经验,带着三个幼小孩子,最穷困潦倒的时候账户只有47美元的“弱者”艾琳,用了两年时间的走访调查,在嘲笑不理解与恐吓威胁之下下,她成功为634位居民讨回公道,供水公司共计赔偿四亿美元,罹患绝症的居民们再也不用为医药费以及日后生活所发愁。
她成功了,当喜极而泣的居民感激地拥抱艾琳的时候;当不理解自己行为的儿子最后重新学会体谅妈妈的时候;当律师埃德拿来艾琳应得的提成的时候,艾琳依然是那个艾琳。那个直来直去,说起话来率直得让人哭笑不得的女人。
充满恶意的社会总喜欢贴标签,“女司机”代表的是鲁莽,危险;“中东女性”代表的是软弱,屈服,恐惧,“女人”往往被标签为弱者,柔弱。
作为一位女性,从小被教育不能太粗鲁,要学会照顾人,做一个贤妻良母,照顾家庭,不能离婚,不然会招人话柄,要找一份安稳的工作,方便照顾家人;女人是弱者,最后总要找个男人,找个归宿。
这一切的一切,现在已经被整个社会看作理所当然,而丝毫不觉得不妥。我想,这才是最大的不妥。
我的名字叫女人,我不是弱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