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6月的最后一周,电影舆论场是属于银河映像的。
时间节点是从6月24日开始的:杜琪峰导演的《三人行》在大陆院线上映,同一天,4月7日早已在香港本土上映的杜琪峰监制电影《树大招风》,终于在两个月后流出资源,实为微妙的巧合。
不过,两部同样由银河映像制作拍摄的影片,一部能够在内地院线兜售影票,另一部却只是尤有默契地在网络蔓延,前者正大光明,后者暗处窥伺,两相对比,很有银河映像一以贯之的冷峻黑色现实风格。
朋友圈的电影爱好者们开始分成两派,在银河映像成立的第20个年头,争论到底哪一部才是正宗带有“银河范儿”的献礼片。
先不急着给出结论讨论电影,毕竟整整一周过来,给《三人行》和《树大招风》画像解读的文字,简直能够出一本影评论文集了。
不如偏个题,聊聊什么是正宗的“银河范儿”?从一个观影人的角度,这样的表达难免带有主观色彩,一千个银河迷眼中有一千个杜琪峰嘛。
被称作“港片最后一块净土”的银河映像,确实从1996年成立之初起,就不断在实验和摸索中决心树立自己与众不同的范儿。牵头的杜琪峰强调三个词:原创,原创,还是原创!“不是人家做什么你就做什么,自己创出来的,就是风格。”
总之:市场上已有的那一套,我们是坚决不搞滴!
银河映像自己摸着石头拍片创出来了什么风格?多数港片迷几乎会用一个词来归纳这个制作公司的电影调性:宿命感——对,不可抗拒的宿命感。至于黑色、冷峻、阴郁、昏暗……银河映像大部分电影中所掺合的机位拍摄、后期剪辑、演员站位和原创配乐,几乎都是众星捧月一样配合着宿命的主题。至于个人选择,在这里成为了基本无用的命题:多部银河出品影片结局的反转和黑色,让个人命运终究敌不过时代困境的强力助推。
所以,虽然并非银河映像成立后拍摄的处女作,但二当家韦家辉的第一部导演作品《一个字头的诞生》,往往被视为银河奠定自我风格的代表。这部制作于1996年上映于1997上半年的电影,将一个黑帮小人物黄阿狗在关键时代节点上个人命运选择,用两种表面看上去截然不同的结局在前后半段分别展现,但实质上仍未逃出人生无常的宿命安排,只得臣服。
这部港版的《罗拉快跑》——实际上比《罗拉快跑》提前面世——并没有取得好的票房成绩,却碰巧敲开了银河映像在港产片中自成一派的最后那块砖,也埋下了杜琪峰韦家辉游乃海游达志郑保瑞刘国昌们后来创作中不得不一而再面对的主题:个人无力从困境中解脱,而一切似乎于冥冥之中早有安排,所有的焦灼、苦恼、不安,都是上帝在夜色中和人们开的一个玩笑。
之前一直提及的时间节点这个词,俨然无法跳过。银河映像成立于1996年,首部代表作发于1997年:1996-1997,嗯,一个对香港而言十分有象征意义的时间段,不仅是整个香港90年代的后半程这么浮于表面,而是开启了香港另一个时代的序章时间,同时,也是外界判定港产片由盛而衰的转折时间点。
播个插曲,一部由德国人拍摄的纪录片《90年代初香港电影漫谈》的最后几分钟里,留下了几个现在奉为大师的导演对这个敏感时期之后香港电影何去何从的考量和判断。当时的徐老怪是这样表态的:
现在贵为星爷早已退居幕后的周星星则是保持乐观:
可以预见,在世纪末的那几年——尤其是1997——伴随着经济上遭遇金融危机,政治上面临主权回归,过去一百年里逐渐形成的国际金融港,像一棵大树,笼罩在风暴之中。
旧有的秩序被打破,港人的心态发生微妙变化(90年代初港片中只要涉及到97的梗不少,是现实的一面镜子),狮子山精神中依靠个人奋斗就能获取成功的时代或许已经改弦更张,绝对的价值信仰恐将分崩离析,用人心惶惶来形容当时港人对自我身份的确认和命运选择不是夸张,焦虑和迷茫一度渗入这个城市的肌体。
徐克和吴宇森塑造的那些满怀豪情壮志的个人英雄,笑傲江湖白鸽飞舞的浪漫主义情结,在时代风暴的席卷下应声消失了,不确定感和人生未知让个体的渺小突露出来:从现在开始,没有个体会再有机会是这个城市里绝对主角。
这就跟银河映像风格化的电影中一样,多线叙事,并不会出现单一的主人公。反英雄,反高潮,带入能够被多元解读的隐喻符号,让宿命感的成像更加与时俱进般的现实主义起来。
从这一点上可以说,银河映像适时而生,成就于一个风云变幻的时间节点,反过来,也不自觉地授意于这个时间节点的影响,才逐渐形成了在港产片逐渐没落中的一枝独秀。
不好意思,搞业余文艺批评不太合适跟太多的政治色彩联系起来,一来批评了也不客观,二来彰显不了作品成色。但这不是局限于一篇简单的文艺批评,况且说多了内涵也害怕过于直接失去委婉留白的意境。
还是说回银河映像20年“献礼”的两部电影:《三人行》浓缩在医院的小场景里,警医贼三人各有心思,暗自较劲,在哲理填鸭和人性灰暗的双轨下最终走偏,引发危机;《树大招风》安排在时代扭转的大背景下,三大贼王枭雄末路,风暴之下个人命运逃不过时代手掌心,幻想和希望破灭,宿命感和选择无用论应声而出。
到底哪一部是真正正宗的银河映像,不言自喻。
当《三人行》上映一周后票房突破9000万的时候,入围了柏林电影节的《树大招风》最终下档时,只斩获了不到1000万港币的票房,这更像是一种现世情境下的“银河范儿”。实质上,这一点早在2000年银河映像加入中国星时已经开启:先来一部“银河范儿”的,再来一部“社会主义市场范儿”的,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银河映像的第20年,用一明一暗两部作品,出了一道略显超纲却又直接送分的选择题。明的,就如20年前那部代表作《一个字头的诞生》的末尾回环,算命先生告诉黄阿狗在大陆和台湾之间如何做出选择时说:最重要的,其实不在于选择,而在于你的心;
暗的,你仔细听听《树大招风》的那首片尾曲,由黄沾填词、高少华重新演绎的温拿老歌《让一切随风》:
过去的心火般灼热
今天已变了冰冻
记忆中 突然又痛
只因空虚再作弄
你似北风吹走我梦
就让一切随风
……
-The End-
本文首发于凯迪[观影]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