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孩子(放学回来):妈妈,我这次考了100分哦。
妈妈:哇,宝贝,你真聪明!妈妈很真兴!
B:
孩子(放学回来):妈妈,我这次考了100分哦。
妈妈:哇,宝贝,看来你很努力。你是怎么做到满分的呀?
孩子:这次做完试卷后,我很认真检查试卷,不像上次那样有粗心大意丢分的哦。
妈妈:恩,那看来做完试题后认真检查很重要哦。
孩子:是啊。有一道题本来算错了,但幸好我检查时看出来了。当时我好开心。
妈妈:哈哈,要是我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也会感觉好开心。宝贝,妈妈注意到每次考试你都能总结出心得体会哦。
孩子(自豪地):恩,是呀,我觉得自己蛮厉害的。
妈妈:听上去你很有成就感。妈妈也分享你的开心。
A:
孩子:妈妈,今晚舞蹈课我可以上台当小老师了哦。
妈妈:哦,宝贝,你真聪明!
B:
孩子:妈妈,今晚舞蹈课我可以上台当小老师了哦。
妈妈:听起来你很有成就感。宝贝,你是哪些方面表现得那么好呀?都可以当小老师啦
孩子:我的公主背挺得很直,而且我的舞蹈动作做得很标准哦。我现在做给你看看。
妈妈:恩!妈妈注意到宝贝的舞蹈动作确实做得很标准,公主背立得很直,而且在勾腿和绷腿时,大腿都伸得直直的。看来宝贝真的很用心学习舞蹈。
孩子:恩,我很用心的。我要做得很标准。
妈妈:宝贝,你很努力,妈妈相信你会做得到的。来,拥抱鼓励下。
上面这两个场景的对话,A组是妈妈学习正面管教前最常用的表达方式,B组是妈妈在学了正面管教后尽量采用的育儿沟通方式。
这组对话的区别在哪里呢?
一、看得到的反应:
当孩子做一件事情,他觉得很有成就感、引以为豪,想跟您分享的时候:
大人一句“你真聪明”,“妈妈真替你高兴”这样的表扬词语一出口,孩子当下会很高兴,但我们也会发现,孩子听到这些话后往往立刻就无话可说了。
而如果我们用“宝贝,你很努力。你是怎么做得到的啊”这类鼓励的话语时,我们会发现孩子立刻两眼发光,马上就会很自信并且滔滔不绝地跟你描述整个过程。
二、看不到的深远影响:
“妈妈真高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孩子把事情做好了,本来最该感到开心、骄傲的是谁?
应该是孩子!但当大人用“妈妈真高兴”“妈妈为你感到骄傲”这些表扬的话语时,大人无形中剥脱了孩子的价值感。久而久之,孩子会觉得自己的努力只是为了博得妈妈的开心和表扬,他所作的一切只是为了取悦别人,他的内心慢慢就会有压力感。
而“你是怎么做得到的呀?”。当我们说出这种鼓励的话语时,孩子是非常有价值感的。
感觉好,孩子往往就会有很强的表达欲望。语言是思考的外衣,通过孩子滔滔不绝的过程描述中,孩子这个回忆、描述的过程,就是他总结经验、内化的过程,而且下次他会知道该具体往哪个方向努力。长此以往的教育方式,孩子会学会自我认可,会成为一个内心有力量的孩子,而不是只为了取悦他人。
在正面管教的课堂里:
“你好聪明”“你真聪明”“你真棒”“你好棒”这类话语我们称之为表扬。表扬:指的是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下美化或满意的定义。表扬通常侧重对人或结果进行评价。
而鼓励是指给人以信心和勇气。通常是针对事情本身,侧重对事不对人。
斯坦福实验:“表扬孩子”与“鼓励孩子”对孩子的深远影响差别到底有多大?
斯坦福大学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过去的10年里,和她的团队都在研究表扬对孩子的影响。她们对纽约20所学校,400名五年级学生做了长期的研究,这项研究结果令学术界震惊:鼓励,即夸奖孩子努力用功,会给孩子一个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觉。孩子会认为,成功与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中。反之,表扬,即夸奖孩子聪明,就等于告诉他们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这样,当他们面对失败时,往往束手无策。
德韦克的实验重复了很多次。她发现,无论孩子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受不了被夸奖聪明后遭受挫折的失败感。男孩女孩都一样,尤其是好成绩的女孩,遭受的打击程度最大。甚至学龄前儿童也一样,过多这样的表扬都会害了他们。
所以,倡导家长们:多鼓励,少表扬。
既然鼓励这么重要,我们该怎么鼓励孩子呢?
鼓励孩子有如下四种方式。
一、描述式鼓励
“妈妈注意到。。。。”
比如:宝贝,妈妈注意到你刚才看完一集电视后就主动关掉电视了,这就是自觉。
二、启发式鼓励(问过程、问方法)
“宝贝,你是怎么做到的?现在有没有什么其他办法?
三、感谢式鼓励
很感谢你。。。。。。
举例:“今晚你按时上床睡觉,很感谢你遵守我们的约定。”
四、赋能式鼓励
“我相信你……”、“你一定可以……”
举例:宝贝,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跟同学友好相处。
以上这四种鼓励方式,都是对孩子能力的肯定和信任,并把这种肯定和信任及时深深地种植到孩子的内心。这种由内而外的内驱力,能激发孩子自我认可、独立自信和不断寻求进步的动力。
有用,因为有用。从今天开始,回家就用起来吧。科学育儿,从改变自身的语言交流模式开始。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