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开始之前,先给大家讲讲我自己。我是一个非常喜欢记笔记、写日记的人。所有我有很多很多本子。每本本子都记录着不同的事情,日记本上记录是我今天发生的事情;生活礼物本是记录今天发生开心的事情;计划本就是自己做规划的本子;记事本是记录自己要做的事情的本子;还有收集本是收集自己看到的有意思或者好的句子。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会抽出时间来记录。
但是《如何有效整理信息》告诉我:我根本不需要把信息分散在不同的位置,这样会给自己带来手忙脚乱的窘境,就会出现“我把XX记录在哪?”“怎么我没有记录吗?”这个确实是这样得的。
在这个手机普遍使用,网络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对于获取信息显得非常的轻易。慢慢的却发现,轻易得来的信息,并不那么方便的被我们利用起来。因为我们获取来的信息,都是零零散散的,要通过记忆把这些信息整合,确实很困难。而且你会发现,即使你把感兴趣的内容都记录下来,可是这个信息的利用率并不高,甚至会原封不动的成为历史。
那么如何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笔记本搜集和整理信息。怎么样活用自己身边的信息的同时还可以产生出新的信息。就是不管什么信息,就记录在同一本笔记本;也就是作者主张的“一册笔记本”。
2、
《如何有效整理信息》是日本作家奥野宣之著写的,他是同志社大学新闻学专业毕业,曾在出版社和报社工作,他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非常受欢迎。在利用新闻出版经验从事网络与杂志专栏撰稿人的工作以外,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使用一册笔记本有什么好处?作者给我们分析了一册笔记本的三个优点:
1)简洁而简单,不会造成混乱
我该把这个构思记在哪里好呢?
我要把摘录的资料放在哪里才合适呢?
那个时候我想到的事情记在哪里去了?
这些情况就不会再出现,我们反而可以很轻松的就找到自己要找的讯息。不仅不需要划分出会议用、企划用和项目用这些不同类别,只需要按照时间顺序存储在笔记本中。在你离开家里的时候,只要确定自己带着你的笔记本,那么你需要查阅的事情就一定都在里面,这样记录的具体内容是不是就会变得很轻松。
2)可以无压力的持续使用
作者作为新闻记者差不多10个年头,一直都是使用这个方法进行知识生产相关工作。(在这里解释一下:“知识生产”。我们通常认为,“知识生产”指的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出新信息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所指广泛,包括智慧、思想、念头、新闻报道和口述,除此之外,还有很多东西也可被归入信息。简单来说,所谓的知识生产是让大脑运转起来,用人们知晓的形式提出某些新的事物——信息。)
这里肯定会有人问,什么样的信息才可以用于知识生产呢?而作者是这么回答的“看似可用的用不得,看似没用的尽可用。”
可能在你翻看自己的笔记本,你会发现自己记录很多与工作没有关系的信息,或者贴了很多没什么关系可是有趣的贴纸。可是仔细想想,很多信息不都是你在工作中冥思苦想所得来的感悟吗?有些感悟,或许就能培养你发现问题的能力,成为你思考问题的线索;因为是自己亲手整理的信息,笔记本的信息才能被灵活运用。
将宝贵的素材用笔记保存起来,把自己独特的构思记录下来,把独一无二的经历和从智者身上学到的经验留住。但是有时候会有一种疲倦:因为没有发生特别的事情,从而没有可以写入笔记本的事情,而让这件事变成了三分钟热度。但是你可以想想,笔记本的容量无限大,根本不需要担心,这个内容有没有被写下来的价值呢?不需要担心,自己写的这个有没有实现的可能呢?
作者提到的是,在上班的途中,你可以记下对昨晚看的电影的感谢或者会议中不经意冒出的想法,还有杂志上的图片都贴在 笔记本上,不用根据重要程度来区分,什么事情都可以轻松地收录在你的笔记本上,这样一个一个地往上写,就不会出现“没有东西可写”的情况了。
3)自由度高,能够随意调整
首先笔记本不像手账,不像日记本,不需要一年换一本新的。而且对于笔记本,我们可以自由选择笔记本的规格和页数,图案也很多。有时候还可以自己对笔记本进行改造,或是调整记录方式,这不是增加了很多乐趣吗?写什么怎么写都由我们自己来决定。
当你开始使用“一册笔记本”你会发现自己会对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事情产生兴趣,开始能够从多角度考虑问题。即便笔记本里乱七八糟,但你会发现,自己却很有安全感。
3、
作者奥野宣之还向我们介绍了,一种名为“葱鲔火锅式”的笔记记录形式做笔记(如上图)。具体的做法是:
a、将他人的发言、通过观察的信息等“外部信息来源”在信息的最前端用“O”后逐条记录;
b、对产生的感谢、自己想说的话,就用“☆”标记;(因为“〇”和“☆”交叉重复出现,很像以葱段和金枪鱼为食材的火锅料理,所以作者才把这种记录法叫“葱鲔火锅式”。)
像作者这样的记录方式,将主观和客观组合记录在一起,每一个信息都显得非常的明了。在记录他人发言内容的同时,又可以知道自己在当下那一刻的心里所想。别人的内容,可以通过其他人处获取,但是自己当时的想法却是除了自己就没有人可以告诉你的。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非常多的笔记记录法,一有问题就写、就记录,将来我们是否需要现在记录的信息,我们根本无法预知。在这个数码产品遍地的时代,从网络搜索到记录的云储存,我们真的可以完全接收到我们想要的信息吗?我们真的可以把我们接收到的信息灵活运用起来吗?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