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有个人问过我一个问题,他说:“为什么我觉得自己很优秀,但有些事情结果总是差强人意?甚至都办砸了。”
我说:那你可能在“我觉得”这三个字的评价上有过度自我的倾向。
No.1
什么是过度自我的倾向?
在几年前的一些电视选秀上,每周末的电视节目总会播出那些想通过参加唱歌比赛一炮而红的“恐怖歌声”,声音要多“凄惨”有多“凄惨”,然而很多观众却对此津津乐见甚至为之欢呼。
这种现象最吸引人的部分不是它对五音不全那种“史诗般”的展现,——而是很多海选的人都坚信他们是天才歌手。这种对比如此令人震惊——为什么他们都会觉得自己是天才型歌手,每个人又怎么可能会为那么明显的事情而去犯那么荒谬的错误呢?因为很明显他们不是天才型歌手啊!
那是因为他们有过度自我的倾向,也就是说,即使我们觉得他们唱歌不好听,但他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反而认为自己的歌声很美妙。
过度自我的倾向是过高评价我们自身的一种自然倾向,特别是在你没有任何直接经验的情况下(用别样的话说叫蜜汁自信)。而对我们自己的能力来说,保持乐观的态度是有利的,因为它会增加我们尝试新鲜事物的概率,这也就是会出现“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它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完成一些较为困难的事。
例如和史蒂夫一同创立了苹果电脑公司的沃兹尼亚克制造了世界上的第一台个人电脑。他当时曾经说过:“我从来没做过这种事,我也没制造过电脑,我更没开过公司,我从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但是我愿意去试试,并且我做到了。”
从这些话中看出,很显然沃兹尼亚克不知道他在做什么,但是他认为他能行,而且真的做到了。
你看到这里是不是也想跃跃欲试。
No.2
越无知越自信
很不幸的是,我们天生的自信同时也会需要付出代价——那就是自欺欺人的有害可能性。
如果你不了解你所观察的对象,过度自我的倾向会更严重。一个人越无能,他就越无法认识自己的无能。一个人真正知道的越多,他对自身能力的评估就越好。
达尔文曾经有句名言:“愚昧比知识更能产生自信”。针对于这句话,康奈尔大学的邓宁和克鲁格教授将此解释为“达克效应(一种认知偏差现象)”
什么是达克效应:
1、无能的人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技能水平。
2、无能的人不能识别出别人的真实技能。
3、无能的人不能识别出自己不足的极限。
4、如果他们能得以训练,从本质上提高个人的技能水平,这些人就能认识到以及承认自己的不足。
“不知无能”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们自己没有能力——他们对相关知识知之甚少,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了解的太少。这就是为什么你遇到的每个理发师和每个出租车司机都是侃侃而谈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的原因。
No.3
学会有意识的能力
当然还存在一种情况,那就是有些人在了解更多的知识之后会变的不自信起来,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对某些行业和知识的局限性,这时候就要发展另一层能力,那就是:有意识的能力——有意识的能力就是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以及不能做什么。这种有意识的能力其实需要经验、知识和实践来加持完成。当你有了这些之后,你的自信才能算是正确的,才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的能力。这也有点像芒格巴菲特的投资铁律:知道自己的局限,不懂的业务不做决定,也不加杠杆。
过度自我的倾向普遍存在,所以碰到那些在你犯错时甚至是关键时候告诉你实情的劝告者可以多聊聊,能给你一些建设性意见的人总比用“唯唯诺诺”来填充你的队伍要有用的多。
最后回到刚才:
沃兹尼亚克的父亲在当时其实是一名工程师,任职于当时的导弹部门,沃兹尼亚克12岁的时候就自制出了加减器,13岁就考取了无线电执照,15岁的时候便以二进制组装出加法减法器,18岁的时候学习到了编程语言,并开始在纸上摹绘电脑设计图。他的知识、经验、和实践都足以让他制造出第一台个人电脑。
所以,你的自信,是源于有意识的能力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