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考虑下一本书要抄什么,除了《影梅庵忆语》之外,还选了王勃的《王子安文选》和归有光的《震川文粹》。读了读两人的文章,二人的风格极其相异,王才子在唐初,文风承自六朝,多是华丽又极具文采的骈文;归太仆在明中,文风摹于韩、欧,多是朴实而富有感情的散文,因而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倍享盛名。
不过令我感到有趣的是,我一直以来都是十分推崇文章诗词要辞藻华丽、文势恢宏、大量用典和对仗,所以看古文多是以骈文优先,看到写得很好的文章和诗词时就会感气血通畅,身心愉悦。但昨天在整理归有光的文章时,读了他写的《陶庵记》、《雪竹轩记》、《沧浪亭记》、《世美堂后记》、《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文章,竟也能体会到其中的美感。归有光的文笔朴实且真挚,善于描写人的神态动作以及记述人们的对话,读他的写几篇文章,就好像这个老大爷真的坐在自己的面前,一边喝着茶一边将他的生平经历、家长里短、伤心事开心事娓娓道来一样,很容易体会到他所想表达的感情,正如王世贞评价的“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
这种感觉我在几年前还没有能体会到,过去我一直很讨厌古体散文,认为这种文体平庸鄙陋,絮絮叨叨,只能偶尔出现那么一两句名句。已故的姥爷以前评价我写的东西只会生硬堆叠却少有真情实感,就像玩文字游戏一样,现在看来,我曾经果然是太年轻知少了。不过生而为人,在不同的年龄段对同样的事物有不同的看法,不也是很有趣吗[偷笑]?我想王勃如果能活到四五十岁,他的文风也应该和生前大有不同吧。
这是我这两天看书的一些无聊的想法,如果沈公还在本市的话,和他当面聊聊这些一定会很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