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心》,读懂背叛,读懂爱,读懂恶
夏目漱石的《心》。
太过简单,叙述平缓到凝滞。
语言平淡到不用思考。
故事也只是日常生活的琐碎。
掩书深思,却沉重异常。
恩与义,善与恶,生与死。
血缘与精神,亲情、友情、爱情、师生情。
一种最基础、最被依赖的关系,却以背叛而终。
附一则简单的内容简介:
《心》讲述的是"先生"结识并爱上了房东家的小姐,同时也赢得了房东太太的好感,但却因年少时曾受到叔父的欺诈而对他人时存戒心,迟迟不能表白自己的心意。后来,"先生"的好友K住进了房东家里,也爱上了小姐,直率的K向好友"先生"表白了自己的心事,"先生"在表面上批评K"不求上进",背地里却偷偷地向房东太太提出要和小姐结婚。知道了这一切真相之后的K在绝望中自杀了,同时K的死也留给"先生"一生的不安和自责,婚后的"先生"一直无法忘却K,他的内心无比的寂寞,终于也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情亲的背叛:钱
“社会上并没有固定的坏人,很多的好人在关键时间会突然变成坏人。”
“先生”20岁,父母双亡,叔父遵兄嫂遗言“接受了一切,又关照了我的一切,而且答应我的要求,让我去东京。”
"一无所知的我,不仅信任叔叔,而且常常带着感激的心情把他当作难得的好人一样尊敬。"
叔父“是个企业家,还做了县议会议员”,“父亲经常称赞叔叔是个远比自己更有作为而可靠的人。”
可是这样的叔父
先是顺理成章地住到了兄嫂的宅子里,再三提出让侄儿和自己的女儿结婚,结婚不成,态度就完全改变。最后,因遗产而公开谈判。
忠信却受背叛
直接导致了一个人的敏感多疑
最终的原因
不外乎,就是钱。
道义的背叛——因为道义
“k”欺骗养父取得东京学习生活的学费。
养父指望“k”学医,可“k”却为了“精进”各种各样的哲学,大胆欺骗。而且理由充足“是的,只要为了道义,这是无所谓的。”
一方面在精神上求道义,
另一方面却在行为上做着违背道义之事。
最后的结局就是
精神崩溃。
友情的背叛——因为不能称之为爱情的爱情
“先生”得知“k”也看上“小姐”之后,瞒着“k”捷足先登,向夫人求婚。取得了与“小姐”的婚约。
这样的结局,
直接导致了“k”的自杀身亡。
因钱被背叛,又因钱不自觉地背叛。
“钱”不仅使人掠夺,也使人败坏和软弱。
先生因为遗产,遭到自己最尊敬信任的叔父的背叛。又因为钱的作祟,背叛了自己的友情和爱情。
先生疑心“夫人”为了财,对女儿和自己交往不加约束。所以选择隐藏了自己的感情。
直到k”的到来,并与小姐亲密接触后,友情的爱情的平衡被打破。
先生慷慨从各个方面资助的“k”,竟然爱上了自己喜欢的女人。
“k”受恩了,所以他处在了根本无言谈爱的劣势。
最终殉死。
爱情是罪恶呀,爱情是场阴谋。
爱情本是平等,谁都有自由竞争的权利。可一场施恩与受恩,就让美好变成了罪恶。
“先生”爱小姐,却从没有两个人的亲密。
“k”与“小姐”开心地笑,“小姐”露出天真纯洁的表情。
“先生”娶小姐,只征得了夫人的同意即可,从没想到问问当事人“小姐”的想法。
先生号称爱小姐,小姐自称婚姻美满。
可被问“究竟爱不爱”时,却扭捏拒绝。
婚姻的相敬如宾,绝非爱。
而是相敬如"冰。
何为活着,缘何而死
“k”s死了,因为爱情破灭,因为孤苦无依,因为没有被需要,因为无真实的价值可以相信和信赖。
“先生”活着。好像幸福地活着。有遗产继承,可以不用工作。有美娇妻,口口声声称深爱自己。可却过的孤寂而虚无。
活着,更像是一种煎熬。
而死更像是一种洒脱,一种轻蔑。使生者敬畏、自责、羞愧。
结语:
背叛和欺骗也许跟着每一个人。人大多大约不是成心来做坏人的。
大多数人自矜自己的善,发现和抨击别的恶,却看不到自己的恶。
世界是恶,我自己也是恶。
我怀疑无私的爱的可能,也怀疑自己